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激发介质中的非线性波

陈超  
【摘要】: 激发介质中非线性波的性质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很多实际的系统中螺旋波及其破碎是有害的,因此对非线性波的性质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发展和成熟,并凭借其精度较高、程序代码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了研究非线性波性质的有效工具。 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Selkov反应扩散系统中的非线性波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反应扩散方程的九速正方格子模型,由该模型的格子玻尔兹曼方程推导得到反应扩散方程。接着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时将二维系统划分为300×300个格子,采用无流边界条件。主要的数值模拟工作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选取分岔参数a =0.76, b =0.02,χ=0.1,κ=5.0, D X = DY=0.1,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系统具有可激发性;在相同参数下,从不同的初始态出发,系统可演化到达不同的非线性波;在不同的参数下,从相同的初始态出发,系统可演化到不同的三种状态:螺旋波、时空混沌态和均匀定态。发现Selkov反应扩散系统中螺旋波的失稳是Doppler失稳。对多种参数组合下的系统演化行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反映系统状态的相图。 二、根据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理论定义了系统内能函数,其表达式为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均匀态下激发介质中的内能随分岔参数a增大而线性增加,在螺旋波态下激发介质中的内能随参数a的增大反而以指数形式递减。在相同的系统参数下,系统的状态分别为行波、靶波、螺旋波时,系统内能随时间作小幅的周期变化,且变化幅度不相同,经处理后发现不同波态的平均内能相差不大,这是因为在参数相同时(即系统提供能量大致不变)由不同的初始条件得到不同的稳定波态,它们的内能应该比较接近。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螺旋波失稳前后系统的内能还发现:螺旋波失稳前后系统的内能急剧降低,这说明螺旋波失稳原因在于系统提供的能量不足。 三、根据九速正方格子模型,定义相应的格子玻尔兹曼熵函数H ,定义式为同参数不同波态的系统以及螺旋波失稳前后的熵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相同参数下各稳定波态的熵随时间作小幅的周期变化,且变化幅度不相同,经处理发现不同稳定波态的熵并不相同,说明各稳定波态的有序度不相同。螺旋波失稳后系统的熵突然增大,这结果说明系统处于自发的相变过程时,系统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发展。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激发介质中非线性波的性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结束时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对此作了分析和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深泉;外界场作用下激发介质的波前曲率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陆华春;戴瑜;吕耀平;唐国宁;;稳定激发介质中的不稳定螺旋波[J];广西物理;2008年04期
3 唐冬妮;唐国宁;;无扩散功能的缺陷对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4 刘深泉,陆启韶,王琪;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波尖运动[J];物理学报;1998年07期
5 张立升;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唐国宁;;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二维激发介质中的非线性波[J];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6 邓敏艺;唐国宁;孔令江;刘慕仁;;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失稳的微观机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7 刘深泉,蒋祺;心肌组织螺旋波和回卷波的数值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8 刘深泉,陆启韶,黄克累;在激发介质中单扩散回卷波组织中心的运动[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04期
9 白克钊;邓敏艺;唐国宁;孔令江;刘慕仁;;用晶格Boltzmann方法研究激发介质中时空混沌的产生与控制[J];广西科学;2009年03期
10 田昌海;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螺旋波动力学性质的元胞自动机有向小世界网络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11 张立升;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唐国宁;;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二维激发介质中的行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2 刘深泉,陆启韶;用Fife量级求解eikonal方程[J];物理学报;1997年08期
13 朱振明,辛厚文;亚激发介质中噪声控制的化学波[J];科学通报;2001年05期
14 庄斗南,田永赫,年宛峰;新一代激光器—混合激光器[J];量子电子学报;1989年04期
15 刘深泉,宋乐;外界场作用下的波前曲率关系和波形变化[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7期
16 钱郁;陈光旨;薛郁;;可激发介质时空混沌的同步控制法(英文)[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17 李存;宋宣玉;张新伟;熊宝库;;局域振荡非均匀可激发介质中的螺旋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8 刘贵泉;罗宏雷;徐鹏;张高会;;非均匀可激发介质中一对螺旋波的共存[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9 刘胜;程增庆;牛鹏程;;煤炭地震激发介质与井深的关系[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6期
20 方敬成;邹声荣;;国外文摘选(试版)[J];激光技术;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瑜;蔡庆东;;基于四叉树网格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耿娇霞;叶益卿;连芬;;钬激光泌尿系碎石术护理体会[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护理分卷)[C];2005年
3 吴媛媛;;输尿管镜下尿路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4 陈瑜;蔡庆东;;格子玻尔兹曼多相流模拟中无滑移边条件选取[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东凯;胥成坤;童思友;刘怀山;;炸药震源激发机理初步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6 王丹;;4D地震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继习;刘耘;;非平衡统计力学研究进展及其潜在地质学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少宝;吴莹;郝忠文;李银军;贾宁;;无扩散功能缺陷对随机Hodgkin-Huxley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9 徐斌;王渊旭;;ZrNiSn基half-Heusler化合物Ni被Y部分替代对热电性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宁杰;可激发介质中的斑图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栗怀广;钝体空气动力学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贵祥;复杂山地地震采集理论与实践[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甘延标;多相流系统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与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5 陈江星;螺旋波斑图和胶体动力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枝朋;非广延统计在幂律非麦克斯韦等离子体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聂海春;耦合螺旋波斑图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激发介质中的非线性波[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胜;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激发介质中的非线性波[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唐冬妮;非均匀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袖臣;地震勘探中炸药震源激发技术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田昌海;用元胞自动机研究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动力学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钱郁;可激发介质螺旋波和时空混沌耦合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黎广钊;耦合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莉莉;用元胞自动机研究激发介质中靶波的性质[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斌闻;参数梯度分布介质中螺旋波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丁赛香;非线性耦合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