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溶胀聚合

王罗新  
【摘要】: 研究生王罗新 指导教师吴大诚 以联苯/联苯醚混合物(26/74V/V)为溶胀剂,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PET)预聚体颗粒的溶胀聚合,探讨了温度、溶度参数、粒子尺寸对PET 溶胀的影响以及温度、催化剂(Sb_2O_3)、试样结晶度、链缠结等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建立了PET溶胀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对PET的固相聚合与溶胀聚 合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PET溶胀受温度、溶度参数、原料粒径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和 粒子尺寸的减小,溶胀度增大;与PET溶度参数接近的溶剂能较好的溶胀PET 粒子,但当温度超过200℃时,PET粒子在联苯/联苯醚中完全溶解;溶胀剂和 PET的溶度参数可以采用 Van Krevelen方法进行估算;本文中 PET粒子的最 大溶胀度可达7o%(质量比);提高反应温度,原料粒子溶胀度和分子链的自由 体积增大,链端(段)活动范围扩大,缩聚副产物扩散加快,从而使反应速率 增加,催化剂的加入能有效地促进分子量的提高;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4 小时,PET数均分子量从18000增加到30200;但是,分子链的缠结使反应后 期分子量的增长趋于缓慢;与固相聚合相比,溶胀聚合反应中端羧基浓度下降 更快,相同时间内获得的产物分子量更高;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能很好 地吻合,模型可用来预测反应端羧基浓度和分子量的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岳斌;吴承训;;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PH敏感性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6年01期
2 陶贵德;张园园;罗时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溶胀动力学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潘怀忠,阎雁,唐莉,吴志强,李福绵;含吡咯烷酮基的衣康酸酯聚合物及其水凝胶的热响应性[J];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4 陶贵德;余雷;张园园;罗时忠;;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溶胀动力学[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8年02期
5 蔡玉兰;张馨;邹艳荣;;溶胀——研究石油初次运移的新途径[J];地球化学;2007年04期
6 卢翠香;杜竹玮;李浩然;;溶致液晶作模板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J];化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陈立贵;蒋鹏;;KGM/XG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8 吕志芳;徐斌;王锦堂;;聚N-丙烯酰基甘氨酸水凝胶的合成及溶胀性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柳明珠,程鎔时,钱人元;聚乙烯醇水凝胶溶胀特性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6年02期
10 高保娇,王昌华,曹维孝;N-取代丙烯酰胺温敏凝胶[J];材料导报;1998年05期
11 张翠荣;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05年03期
12 王昌华,曹维孝;温敏水凝胶[J];化学通报;1996年01期
13 赖金洪;潘春跃;饶燕平;;合成温度对PNIPAm水凝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4 王立君;张丽华;段秀平;;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敏感性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11期
15 丁永红;俞强;承民联;;交联聚乙烯/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J];中国塑料;2008年01期
16 李军;NBR中凝胶含量的测定[J];橡胶工业;2005年02期
17 陈先法,施亚钧;交联聚丙烯酰胺凝胶溶胀性能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1991年01期
18 胡博路,杭瑚,李永安;新型敏感性水凝胶的研究──Ⅱ.聚合条件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9 李剑,陈捷;丙烯酰胺/丙烯酸水凝胶的pH敏感性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年05期
20 赵三平,冯增国;基于光聚合星型PEG-b-PCL大分子单体可生物降解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雯;金熹高;廖琦;;高分子凝胶拉伸过程的分子图象[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2 周金平;常春雨;董首成;张俐娜;;纤维素水凝胶的合成及其结构和性能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月珍;周柳茵;邵华德;张春雷;张伟民;邵敬铭;;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4 张胜文;刘晓亚;江金强;陈明清;;细乳液法制备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及其膜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5 张亚平;赵继华;沈伟国;高培源;方建;;P(DEA-co-AA)微凝胶的合成、性能表征及对HRP酶的固定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岳玉梅;王丕新;;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的互穿网络膜的制备及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熊义富;敬文勇;;几种水泥固化体中氚化水的浸出性[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8 庞雅莉;马隽;胡君曼;;快速响应的二元P(NIPA/AMPS)/CaCO_3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樊宏鑫;赵红平;邹凤竹;;丝素纳米银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表征[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晓暄;郭沛霏;崔艳艳;曹国豪;洪鹏;;RAFT光聚合法合成梳型/多孔水凝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溶胀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片从凝胶表面的脱附[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军;手性拆分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李红英;POSS/环硅氧烷阴离子开环共聚直接合成交联聚硅氧烷及其微观结构表征和热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4 刘同环;pH和温度双重敏感性的仿生材料——P(DEA-co-MAA)的合成及与一些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09年
5 陈俊;基于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的温度和pH值敏感性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马晓光;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合P(AMPS/NIPA)凝胶及其智能纺织品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7 高春梅;海藻酸钠基pH值和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徐敏;纳米碳管的化学改性以及与高分子的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华民;预处理对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韩璐璐;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梯度构建及其对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2 包来燕;表面带不同离子基团的温敏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胶体稳定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张本状;微电铸结构尺寸误差的仿真及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海波;丁羟四组元复合固体推进剂固化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王月珍;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D];复旦大学;2009年
6 顾婷;相转变温度范围窄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李建鹏;原位椭偏仪研究聚苯乙烯薄膜溶胀/收缩过程[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岳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pH敏感性及释放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9 吴月琴;离子强度对微波等离子体引发聚合P(AMPS/NIPA)二元凝胶性能影响[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10 焦联联;稀土杂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