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流静止管式膜微滤的分离特性与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
旋转流静止管式膜微滤是十字流强化微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其受到旋转剪切流、轴向剪切流及径向渗透流的三维流场作用,其流场特性有待探索,其分离特性也有待深化认识。本文通过PIV激光测试系统首次对聚丙烯(PA)旋转流管式膜流场进行了实测,并利用SiO_2进行分离实验,比较两种不同的切向进料方式对过滤与分离的影响,并与普通十字流过滤进行比较,提出了旋转流膜管的再生方式。
首先通过采用先进的PIV测试系统,对旋转流膜器的径向环隙和切向环隙处的流场进行了实测,初步探讨了其流场特性,发现在无渗透流和有渗透流的情况下其流场并不相同,并与旋转动态膜的分离特性进行了比较。
第二、根据粒子的力平衡理论推导出旋转流中粒子不向膜面沉积的周向剪切速率及径向粒径的分布规律,并指出径向速度对粒子沉积的影响。
第三、采用SiO_2进行了分离实验,比较了直线相切进料和园弧相切进料两种形式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浓度下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及浓度、压力等对过滤通量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十字流微滤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不管是直线相切进料还是园弧相切进料其在相同工况下的过滤通量都比普通十字流的过滤通量大。通过实验还发现旋转流中要达到一个高的稳定通量其操作压力与其它强化方法比较有变小的趋势。
第四、对旋转流静止管式膜的再生进行了实验比较,并提出了旋转流膜管可以通过卸压再生,以减少膜管每次使用后的冲洗、反吹等辅助时间,采用该种方法再生的膜管其渗透通量完全能满足要求,当循环使用一定次数后再进行或冲洗或反吹或更换新膜管。
最后、将以上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脱落酸(ABA)的三芯过滤分离中,发现其效果非常显著,提高过滤通量约40%,而且还降低了能耗。
|
|
|
|
1 |
王志斌,陈文梅,唐必文;旋转流管式微滤膜过滤通量的研究[J];化工机械;2003年04期 |
2 |
吴俊奇,滕华,于莉;旋转流膜生物反应器特性的探索[J];环境工程;2004年03期 |
3 |
吴俊奇,滕华,于莉;旋转流膜生物反应器膜透水特性研究[J];给水排水;2004年07期 |
4 |
茅清希;气—固两相旋转流中颗粒的运动和分离[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87年04期 |
5 |
王志斌,陈文梅;旋转流强化管式微滤膜的分离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2年01期 |
6 |
陈文梅,褚良银,王成端,王志斌;旋转流强化膜过滤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装备技术;2002年04期 |
7 |
王甜;徐俊;宋健斐;魏耀东;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内旋转流的不稳定性[J];化工学报;2010年02期 |
8 |
王志斌,陈文梅,唐必文;旋转流过滤在脱落酸中的应用与膜管再生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2年04期 |
9 |
郭素红;王凯军;邹安华;方皓;;旋转流厌氧附着膜膨胀床运行及水力流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年09期 |
10 |
杨宗伟;王志斌;邢晓林;申静;高朝祥;周文;;旋转流三管微滤膜强化分离过程[J];化工进展;2010年06期 |
11 |
魏耀东;张静;宋健斐;王甜;;旋风分离器自然旋风长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2期 |
12 |
宋健斐;王甜;徐国;徐俊;魏耀东;;D300mm×2000mm圆管内旋转流切向速度特征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6期 |
13 |
魏昌杰;程宏志;石焕;贾先锋;;XJM-S型浮选机流场的试验研究[J];选煤技术;2010年02期 |
14 |
马庆芬;胡大鹏;邱中华;胡施俊;;超音速喷嘴涡流管气体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02期 |
15 |
褚良银,陈文梅,钟月华;旋转流强化管式膜微滤过程中分离因数研究[J];过滤与分离;1999年02期 |
16 |
王莹,袁笛;旋转管式膜器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有色矿冶;2005年03期 |
17 |
邓先和,徐国想,陆恩锡;经孔板形成旋转流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及流阻的研究[J];化学工程;2003年01期 |
18 |
王璋保;刘燕春;徐建石;;MPY型煤粉平焰烧嘴的研究[J];钢铁;1986年12期 |
19 |
胡定远,卢致明;新型重力选硫机组的研制及应用[J];矿冶;1994年04期 |
20 |
王璋保;刘燕春;杨瑞元;刘勋赛;;煤粉平焰烧咀的研究[J];工业炉;198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