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ERP模型与实施技术及其在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动态联盟中的应用

蒋玉明  
【摘要】: 随着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推进和加速全球化敏捷制造的进程。企业战略和制造模式将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上对制造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动态联盟、敏捷制造、网络化制造、供应链及其管理、ERP等新理论和新技术正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人员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正朝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动态联盟中面向供应链的ERP模型与实施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MRPⅡ在我国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除了MRPⅡ系统的本地化和行业化较差以外,系统大都是按闭环式设计的,导致系统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差。本文结合国家863/CIMS项目“四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CIMS应用示范工程”、“四川电气设备成套厂CIMS应用示范工程”,较系统地对动态联盟中面向供应链的ERP模型的有关理论、实现方法和实施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针对动态联盟企业(又称为敏捷虚拟企业,AVE)运行的特点和需求,改进了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方法体系(DAM)。并在此体系内,提出了AVE的组织结构、DAM的建模框架、动态联盟企业模型(VEM)、AVE的模型化框架及其方法、AVE的过程建模、DAM的集成化支持系统的结构、虚拟组织的群决策支持系统(VO-GDSS)的结构,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在AVE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法及其相关工具,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组织形态——动态联盟的研究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详细剖析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特点、结构模型和基本理论及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模型和实施方法,较好地满足了面向动态联盟企业的新一代ERP系统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SCM环 摘要 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改进流程、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控制新策略、订 单驱动的采购业务原理和基于Internet的企业业务总流程,以便解决企业内集 成向企业问集成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应用MRPll系统来实现 企业问的供应链管理。 *)针对面向供应链管理的虚拟企业建立过程中被选择对象、选择过程 和实际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三步选择方案和伙伴企业选择的综合评价体系,建 立了多目林综合优化选择模型,并应用整数规划法、基准对比法和层次分析法 …HP)等量化方法来确定企业间诸多抽象、模糊因素棘能力的互补性、先进技 术的一致性和管理水平及管理文化的兼容性)的决策值和关键决策因素权重因 于,使优化选择模型更科学。合理。因此,该模型能较好地保证所选择的合作 伙伴企业群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仰 本文提出了有匹配条件的伙伴企业定性选择搜索算法。通过建立同 行业企业能力与本行业的基本能力之问的关系,应用该算法可在同行业中按需 求峭力与任务的匹配)寻求到满足必要条件(组合能力与任务的匹配)的多种后 选组合(动态联盟企业)方案。该算法可通过冗余度值的设定来控制后选动态联 盟方案的伙伴企业的组合数,为实现定量确定最优的动态联盟企业创造了条 件。 *)为了在多个动态联盟企业方案中进一步确定一个最优的组合方案, 提出了伙伴企业质量评价系统的体系、功能结构和工作流程模式。 仰 根据产品大批量定制生产的特点,建立了面向大批量定制产品的过 程集成模型,还给出了面向供应链管理并适应多种生产方式的ERP系统体系 结构。 门 针对ERP系统网络化、敏捷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了具 有敏捷化特点并基于InterneUIntranet的三层系统体系结构。并根据企业业务活 动的本质特征,将企业业务抽象为相互关联的、具有层次及网状结构的若干过 程(可分为稳定的原子过程和易变的复合过程两类广实体(被抽象为对象类)构 成,提出了山对象类。过程及其相互关联关系组成的系统模型,又将对象类、 过程、系统模型作为敏捷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将三层系统体系结构和快速 重构技术应用于开发具有RRS特性(可重构性、可重用性、可扩展性)的ERP 系统,使ERP系统具有敏捷化、网络化和柔性化的特点。 指 根据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及实施方法和ERP系统的体系结构, 以及中小离散型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按照MRPll/JIT混合模式,采用 Windows NT、SQL Server、DCphli软件及其网络、多任务分布式、数据库。 面向对象、快速重构等技术,研制开发了中小离散型制造业Eny系统。并根 据电气/器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行业化,四川电气设备成套厂进行了成功应用。 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该ERP系统具有统—一致的信息编码、较好的开放性、 集成性、外延性,并兼顾了自动与人工、通用化与行业化两方面,使系统具有 较高的柔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可辅助企业实现科学、可靠的产品报价和即时生 产*IT卜该ERP系统既不失Mnyll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又保持了JI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殷勤凡;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竞争力问题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10期
2 赵捧未,窦永香,徐国华,刘怀亮;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结构[J];航空制造技术;2002年08期
3 许宁;潘慧宇;;动态联盟: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改革与开放;2003年03期
4 许宁,潘慧宇;动态联: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建材发展导向;2004年01期
5 惠龙,覃正,张烨霞;一种基于过程的动态联盟技术创新系统组织结构及决策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6 王慧娟,何建敏;动态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7期
7 苏世彬,黄瑞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动态联盟盟员的动态选择[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8 许宁 ,潘慧宇;动态联盟: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08期
9 许宁;潘慧宇;;动态联盟: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河北企业;2002年Z3期
10 胡开顺,叶邦彦;面向动态联盟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1 李瑜玲;动态联盟若干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24期
12 王兴琼;基于归核化经营的饭店动态联盟构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3 康虹,黄瑞华;动态联盟开发信息产品的成因及挑战[J];商业研究;2005年01期
14 石春生,方淑芬;关于组建动态联盟的探讨[J];决策借鉴;1999年06期
15 殷秀清,綦振法;动态联盟中盟员选择的评价体系及优化决策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1期
16 于风雨;资源配置的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动态联盟[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7 李晖照,张子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协调[J];江汉论坛;2004年09期
18 许学斌;基于ERM方法的动态联盟全面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5期
19 方志梅,叶飞帆,胡燕海;中小企业敏捷性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年04期
20 成红,银路,周岚;高新技术行业动态联盟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张小花;邓则名;陈田玉;;基于动态联盟的制造业信息化[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2 严文萃;;以“动态联盟”革新西部物流管理模式[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志颖;刘秋平;;动态联盟的组织性质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颜七笙;;基于PCA-SVM的动态联盟候选伙伴绩效评价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方志梅;屠建飞;叶飞帆;;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企业资源计划体系[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柳;陈建辉;于永利;;ERP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骆敬忠;孙林岩;郝云峰;;制造企业动态联盟的知识管理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甘屹;齐从谦;陈亚洲;;区域性网络化制造企业动态联盟的研究与实践[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任玮玮;;动态联盟在工程承包业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莉;左春荣;;虚拟企业——21世纪的企业组织结构[A];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光;动态联盟演化与知识扩散交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世陶;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春丽;网络化协作条件下R&D动态联盟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世平;基于动态联盟的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与竞争优势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闻捷;风电设备供应链竞合系统熵变及其动态联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6 陈雯;基于模糊合作对策的动态联盟企业收益分配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赵伟;区域制造企业动态联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陈廷斌;基于XML/Web服务的供应链信息集成技术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戴建华;动态联盟构建及运行过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成勇;基于Web的模具动态联盟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亮;动态联盟及其伙伴选择[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蔡晓剑;动态联盟在靓家居建材超市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杨贵斌;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耀燕;动态联盟生产计划与调度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沈力;基于Web的动态联盟组建与工作流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陈维盛;区域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D];福州大学;2005年
7 许登峰;区域制造业动态联盟信息基础结构及其支撑环境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倪小平;支持动态联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李友仁;动态联盟在凡口铅锌矿应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郑超;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军;天津纳米研发形成动态联盟[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王小丽 周旭东;动态联盟: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佩颖;中关村产业动态联盟绘出循环经济路线图[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见习记者  刘远芬 本报记者 陈国东;动态联盟,中小企业的迦南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牛正乾;构筑“动态联盟”导购航母[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张旭;医药业工商深度合作渐入佳境[N];经理日报;2006年
7 程奇;构造灵活的钢铁企业供应链[N];现代物流报;2008年
8 陈平结;刍议虚拟企业中价值链会计管理[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记者 杜君;全国品牌委河南委员会成立[N];河南日报;2010年
10 黎和贵 任医民;电脑正在改写算盘的命运[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