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杯芳烃—异羟肟酸的设计合成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仿酶功能研究

张春春  
【摘要】: 仿加氧酶研究对探明生物体内O_2的可逆键合、活化和氧化反应机制,实现温和条件下化学分离、富集O_2和催化氧化反应高效、高选择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杯芳烃作为识别部位,以异羟肟酸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部位,将二者键连,设计合成了一类仿单加氧酶新模型,研究了键连的杯芳烃及其键连方式对模型物二氧亲合性和仿生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由杯[4]出发,经醚化、水解、酰氯化和缩合等四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类悬挂杯[4]芳烃的双异羟肟酸H_2L~n(n=1~3)和单异羟肟酸HL~4及其金属络合物共7个新化合物,并以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杯芳烃-异羟肟酸钴(Ⅱ)络合物在溶液中的氧合反应平衡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ΔH°,ΔS°,与简单异羟肟酸钴(Ⅱ)络合物CoL_2~5比较,键连有疏水空腔的杯芳烃能显著提高钴(Ⅱ)络合物的二氧亲合性。 以亚碘酰苯为氧源,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杯[4]芳烃—异羟肟酸锰(Ⅲ)络合物MnL~1Cl~MnL_2~4Cl的仿酶催化环氧化性能,考察了轴配体(吡啶,乙二醇二甲醚,咪唑)对锰(Ⅲ)络合物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活性顺序为:咪唑乙二醇二甲醚>吡啶。与简单异羟肟酸锰(Ⅲ)络合物MnL_2~5Cl比较后表明,具有以杯[4]作为识别部位的模型化合物,其苯乙烯转化率高出前者25%以上,环氧化选择性近90%,达到了预期目标。 结合配体分子能量优势构象图,较为合理地解释了配体分子结构对配位性能和配合物仿酶功能影响的内在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陆国元,李倩,万小宾,胡宏纹;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的研究(Ⅴ)[J];有机化学;2000年01期
2 毛锋旺,胡晓钧,钱洪平,姚天明,施宪法;杯芳烃衍生物对K~+和电子的耦合液膜传输[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3 黄明亮;石浩;;杯芳烃上缘衍生物及其应用[J];浙江化工;2008年11期
4 李英;江志伟;寿镇威;沈敏琦;马依文;令狐文生;;杯芳烃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5期
5 耿天奇;曹端林;李永祥;陈军;;对硝基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进展[J];天津化工;2007年01期
6 蔡秀琴;郭陈刚;赵秋伶;;氮杂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11期
7 蒋忠良;张丽;;含硫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年19期
8 李莉;王小波;姚素心;;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9 刘贤贤;黄婉云;;功能化杯芳烃的手性识别性能研究进展[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雪莹;徐忠鹏;吕振;罗川南;;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9年07期
11 张伟亚,张少文,张驰,吴采樱,钟振林;杯芳烃衍生聚合物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8期
12 安琳;颜朝国;;杯芳烃偶氮类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萃取作用[J];化学研究;2007年01期
13 彭文毫;安小宁;;萘环荧光基团-杯芳烃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8年02期
14 刘连委;郭文博;李晓川;渠桂荣;赵邦屯;;点击化学合成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0年12期
15 罗朋;杨勇;刘俊芳;陈石;鞠红琴;;含杯芳烃单体及其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7期
16 陈啟虎;杨林;杨玉芬;李建东;曹端林;;杯芳烃配位性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08期
17 张来新;杨琼;;杯芳烃研究的新进展[J];应用化工;2010年09期
18 杨玉芬;陈啟虎;张永晖;崔建兰;;杯芳烃配位性质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0年10期
19 朱建国;朱晓红;武家荣;;氯丙基取代的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0 王浩;李喆;刘育;;下缘含有杂原子杯[4]芳烃的合成及其阳离子选择性[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继文;杨勇;张丽娜;凌瑜;王珊;;含氟杯芳烃衍生物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丁呈华;张金莉;于阿娟;李敬亚;刘红霞;张书胜;吴养洁;;杯芳烃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3 杨丹静;宋洁;顾金英;施宪法;;具有荧光特性的新型杯芳烃衍生物在微量Pb~(2+)测定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4 李喆;杨玉婷;张衡益;刘育;;新型杯芳烃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荧光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王丽;汪培承;毛宗万;施宪法;计亮年;;杯芳烃仿酶催化模型的构筑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鞠红琴;杨勇;陈石;;杯芳烃衍生物应用于荧光分析的研究进展[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孙博;倪臻巍;王丽;毛宗万;施宪法;计亮年;;新型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模拟酶的超分子催化作用[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胡继文;杨勇;刘俊芳;张丽娜;;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荧光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亚娟;闫冰;;杯芳烃功能化的稀土铽介孔杂化发光材料的共价键组装与性能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刘军伟;常红;赵文杰;王磊;胡锴;张书胜;;苯丙氨酸杯芳烃固定相用于分离分析环境水样中的4种氟喹诺酮[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德逊;具有识别功能的四苯乙烯和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李晓燕;具有功能基团氧桥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自组装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史慧杰;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相互作用性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蔡秀琴;杯[4]芳烃胆固醇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超分子化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苟鹏飞;两亲星形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严宏;基于刚性芳炔硫醚的纳米金自组装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凌微;氧桥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自组装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春;杯[4]芳烃衍生物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文敬;基于三联苯单元的氧桥及氮桥杂环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构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锦杨;功能性杯芳烃合成及其应用于催化合成二芳杂(Se、S)烯[D];湖南大学;2013年
5 姚荣;杯芳烃双希夫碱和三联吡啶的合成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卢欢欢;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婷婷;含钌染料或咔唑的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2年
8 丁海军;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萃取性能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熊亚丽;柔性挂接光电功能基团的间苯二酚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陈好雨;喹诺酮类化合物与磺化杯芳烃超分子结合体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