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类干扰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郭海燕  
【摘要】: 近年来,大熊猫栖息地不断被割裂,分布区急剧缩小,主食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导致大熊猫在种群数量上发生了变化。为确切掌握大熊猫的数量、分布、栖息地环境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计划,我们以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调查资料对其栖息地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岷山的腹心地带,保护好这个大熊猫种群是保护大熊猫物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估计王朗大熊猫种群数量、探讨它的生境选择和人类干扰对大熊猫及其生境的影响。 调查方法是在王朗保护区内设置样线,沿样线设置样方,在样方中收集大熊猫各类痕迹的数量、特征、空间位置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子。 种群数量估计中,以每块粪便中BSF的平均长度作为它的BSF平均长度,采用多重比较和相似系数方法对BSF平均长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识别粪便是来自同一个体还是不同个体,从而估计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利用生物统计学中的独立性检验判断大熊猫的出现和样方内存在的人类干扰类型和强度间是否有关。同时还利用Manly(1993)的选择指数(selection index),定量分析王朗大熊猫对生物和非生物生境因子的选择,特别是分析如采伐、放牧、采药、偷猎、修路等人类干扰对大熊猫及其生境的影响,从而为保护区大熊猫的管理提供依据,将造成大熊猫濒危的人类干扰降至最低。 研究结果表明:1)大熊猫在王朗自然保护水平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总体上集中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的牧羊场以下至豹子沟之间的各条沟中。以白马河为界,西部栖息地平均密度大于东部。垂直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2800m范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围内;2)主要利用植被类型中的针阔混交林,选择有缺苞箭竹、而且缺苞箭 竹生长良好的生境,对位置和森林起源这两个生境因素的不同水平,都是随机 利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3)大熊猫明显回避那些人类干扰强度大的生 境(xZ二22.000,df=3,p=0.000);伐木和放牧对大熊猫食竹的生长状态有明显 影响,对发生采药和偷猎的生境没有明显回避;对于人类干扰强度大的生境, 大熊猫利用频度很低,干扰弱或中等时,表现出随机利用;对于没有干扰的生 境,是高频利用。 总之,研究结果显示了人类活动对大熊猫取食等活动及其栖息地造成了直 接的影响。要扩大大熊猫局部种群数量、改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必须要通过 管理减轻人类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特别是放牧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李川北;;大理石矿开发利用项目对大熊猫活动及栖息地的影响[J];区域治理;2020年03期
2 雍严格;曹庆;唐新成;雍立军;;佛坪大熊猫冬季栖息地的功能和面临的主要问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关克;;最后的栖息地[J];陕西林业;2005年S1期
4 刘雪华;;大熊猫的栖息地[J];中国林业;2008年22期
5 张哲邻;秦岭熊猫喜添新家[J];陕西林业;2000年02期
6 胡大明;邓玥;温平;梁磊;夏奎;官天培;;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适宜栖息地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2018年06期
7 范志勇;王梦虎;;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与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J];野生动物;1993年05期
8 孙博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青和王朗[J];影像材料;2004年03期
9 李忠;何胜山;罗永;周世强;孙萌萌;屈元元;周小平;张和民;;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生境选择特性[J];四川林业科技;2018年06期
10 ;四川省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简介[J];四川动物;1993年03期
11 赵永涛;于慧;罗勇;陈富斌;罗辑;兰立波;;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理论探讨[J];山地学报;2014年03期
12 魏辅文;;拥抱“天人合一”的未来[J];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05期
13 胡平;傅之屏;;地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恢复的初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4 张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刍议[J];南方农业;2015年21期
15 陈林强 ,邸志鹰 ,李伟;深山里的蓝衣天使[J];人与生物圈;2003年03期
16 袁朝晖;李晓枝;何佰锁;张希明;;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探索[J];陕西林业科技;2010年02期
17 吴燕峰;;《航拍中国》陕西篇 “十一”首播[J];现代企业;201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申国珍;谢宗强;李俊清;;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黄建;Falk Huettmann;郭玉民;;黑龙江流域白头鹤繁殖栖息地模型预测[A];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孙悦华;方昀;贾陈喜;刘秀生;SiegfriedKlaus;WolfgangScherzinger;;莲花山区景观水平上斑尾榛鸡栖息地及生存现状的初步研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武建勇;任班莲;张凤仙;;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保护[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胡忠军;徐宏发;王淯;刘俊峰;张立锋;;陕西凤县林麝冬季栖息地特征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明莉;;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周边状况研究[A];区域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和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201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闫敏;;海洋性渔业栖息地评估方法研究[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韩京城;袁喜;涂志英;刘国勇;黄应平;;模糊逻辑模型建立鱼类栖息地适宜度基准[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智鹏;魏荣平;张贵权;刘定震;;长途运输过程对圈养大熊猫皮质醇水平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胡锦矗;;大熊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1 陈玉村;;保护大熊猫及期待解决的问题[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2 万秋红;方盛国;李建国;张黎明;欧维富;鲜方海;陈万里;;唐家河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及当代基因流的评价[A];第二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3 古晓东;;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四川工作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4 李禹阶;;大熊猫生境特征与种群演化[A];第十二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5 赵俸涌;朱自严;钱旻;;大熊猫输血研究进展[A];中国输血协会第八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16年
16 方盛国;朱睦元;李建国;张黎明;欧维富;鲜方海;陈万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数量及家系结构确认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7 沈富军;张志和;侯蓉;张文平;张亮;李光汉;张安居;;大熊猫微卫星分型数据库的建立[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8 胡奎伟;朱国平;许柳雄;;基于地统计学的中西太平洋鲣鱼自由鱼群栖息地适应性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9 范志勇;长有德;;大熊猫未来长期保护策略研究[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0 房伟;方泽民;张学成;肖亚中;;肠道微生物协助大熊猫转化降解木质素的证据[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张超;基于“3S”技术的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黄晓凤;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活动区和栖息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张伟;城市化过程中栖息地和景观变化对两栖类种群动态和遗传结构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万秋红;大熊猫保护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郭爱;气候与海洋环境变化对东黄海鲐鱼栖息地时空变动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
6 易雨君;长江水沙环境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及栖息地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8年
7 金科;生物信息学在大熊猫和血吸虫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8 周洁敏;大熊猫生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杨春花;放归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预选栖息地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师向云;大熊猫保护的种群动力学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1 白文科;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2 赵丹;大熊猫空间分布与生态地质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
13 康东伟;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4 龙泽旭;东北虎栖息地变化、核心栖息地与廊道识别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
15 宋莎;基于自然资源依赖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6 尚伟平;草原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背景下繁殖期栗斑腹鹀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海燕;人类干扰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2 刘艳萍;气候变化对岷山大熊猫及栖息地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张琼;甘肃岷山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汪青雄;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栖息地利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5 莫琪;蒙古野骆驼的家域特征及栖息地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7年
6 吴醇;气候变化背景下珍稀动物适宜栖息地模拟与预测[D];浙江大学;2020年
7 陈翔;大湄公河次区域亚洲野象栖息地保护合作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菅亚丹;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栖息地选择适应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9 丁骏;长江口中华鲟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适宜性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10 王晓;放牧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栖息地影响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年
11 曹青;散养华南虎行为学及其潜在栖息地的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2 杨伊婷;陕西洋县朱鹮栖息地生境修复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
13 魏达;陕西朱鹮再引入种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
14 申思奇;中国大熊猫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呈现与演变(1978-2020)[D];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5 彭雪梅;成都大熊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研究[D];西华大学;2021年
16 董冰楠;邛崃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及栖息地干扰时空变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17 李有绪;大熊猫人类表情识别及天敌声音识别初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18 祁君;破碎栖息地上脉冲控制的捕食食饵系统[D];兰州大学;2012年
19 陈栋;秦岭圈养大熊猫饲养管理的问题与建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0 刘磊;提高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初生幼仔免疫力前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钰;有效维护大熊猫虎豹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朱桦;大熊猫理想栖息地[N];四川日报;2002年
3 朱国亮;栖息地互相孤立,甘肃大熊猫处境堪忧[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本报记者 何亮;大熊猫小种群面临灭绝风险 栖息地破碎化现状亟待改善[N];科技日报;2021年
5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从碎片化栖息地到国家公园 四川探索保护大熊猫新范式[N];四川日报;2022年
6 本报记者 张雨蝶;栖息地恢复成效显著 入口社区共建共管[N];雅安日报;2020年
7 记者 严冰;大熊猫主要栖息地遭重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记者 沈丽莉;我省大熊猫野外栖息地不断扩大[N];甘肃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婧;加强栖息地生态修复 拓展“熊猫故乡”生态地图[N];雅安日报;2021年
10 记者 王成栋;大熊猫数量栖息地面积实现双增[N];四川日报;2015年
11 本报记者 刘毅;王朗:大熊猫的乐园[N];人民日报;2003年
12 本报记者 李晨阳;注意!这几个山头的熊猫有危险![N];中国科学报;2021年
13 记者 庞乐;今年加快推进栖息地保护修复项目建设[N];西安日报;2020年
14 胡宇 记者 任露潇;平武王朗保护区入选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N];绵阳日报;2020年
15 本报记者 王方;在生态与生计间寻找平衡[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6 赵熙熙;科学家摸清大熊猫“补丁”含义[N];中国科学报;2017年
17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腾腾;拯救斑鳖计划的始末[N];南方日报;2019年
18 本报记者 乔地;连接碎片化栖息地 生态廊道为物种繁衍搭起“鹊桥”[N];科技日报;2020年
19 杨铭;凉山—相岭启动大熊猫及栖息地监测[N];科技日报;2008年
20 记者 陆洋 通讯员 贾自正;合水 立足生态支撑点 打造康养栖息地[N];陇东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