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荫涛,汪培华,汪道文;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信号传导调控及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年05期 |
2 |
苏海霞;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1期 |
3 |
王向宇,吴可贵,张更,晋学庆,王华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前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3期 |
4 |
赵民清,李岱宗,张吉辉,周爱儒,汤健;BQ_(123)-多聚赖氨酸携载β-半乳糖苷酶基因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靶向导入[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
5 |
朱小君,胡征,毕万里,唐朝枢,周爱儒,汤健;外源性标记基因LacZ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6 |
乔亚明,温进坤;脂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7年04期 |
7 |
袁文周,艾玉峰,熊猛,夏文森,张琳西,董兆麟,杨清芳;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年01期 |
8 |
唐梦熊,黄文增,张步延;同型半胱氨酸促进细胞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合成[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8期 |
9 |
曾武涛,马虹,王礼春,冯冲,柳俊;血管紧张素-(1-7)在内皮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年02期 |
10 |
赵桂玲,赵克森;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在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张力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06期 |
11 |
柴锡庆,郑斌,韩梅,杨淑丽,温进坤;骨桥蛋白的制备及功能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08期 |
12 |
赵琳,张建中;转化生长因子-β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04年11期 |
13 |
闫承慧,吴焱,金焰,王柏秋,王哲,张贵寅,李璞,傅松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与肿瘤抑制基因p21~(WAF1)和p53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5期 |
14 |
刘利,方唯一,林治湖;药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处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实验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94年06期 |
15 |
孙伟文,允镒,王朝晖,翟静;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1997年04期 |
16 |
徐仓宝,张亚萍,李玉华;内皮和平滑肌相互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7 |
孙双丹,吴建明,廖永伯,唐朝枢,汤健,周爱儒;γ-干扰素抑制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J];科学通报;1991年23期 |
18 |
王向宇;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自身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9 |
董为人,李进;一氧化氮抑制新内膜形成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J];解剖科学进展;1996年04期 |
20 |
乔亚明,温进坤;地塞米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