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系统方法在振动—离心复合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振动—离心复合环境试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预测系统在单一试验环境中所不能估计的潜在故障,有利于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上的使用可靠性,因而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在应用中,为了实现预期的复合环境,或是为了消除某些外在的干扰,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振动离心复合环境的控制问题。
本文对多自由度体系运控制论中的逆系统理论,将荷载识别的逆问题归结为建立原系统的的逆系统,在逆系统中求输出的正问题,最终达到荷载识别的目的。
其次,本文还利用逆系统方法对该线性—耦合系统进行控制,求出了其逆系统,并和原系统一起构成伪线性系统,对其实现了解耦,达到预期控制目的。
此外,本文建立了振动台的五刚体模型的运动方程,分别以位移、速度、加速度作为控制目标,求出了相应的逆系统,将这一时变、耦合系统进行了解耦和线性化。数值算例证实了逆系统方法可以将该系统的目标量有效的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最后,本文对逆系统方法更深一步的研究作了初步的探讨。其一是将其应用到非线性随机振动。其二是将其和智能控制结合起来,用经过充分训练的神经网络近似代替原系统的逆模型,克服了原方法求逆困难的缺点,进一步的完善了逆系统方法。
|
|
|
|
1 |
黄布毅,李育文;CNSCAD系统的逆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2 |
李育文;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复杂非线性系统CAD(CNSCAD)的功能及主要原理[J];河南科学;1995年02期 |
3 |
马克茂,史小平,许海平,王莉梅;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系统变结构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4 |
邱清水,于建华;振动主动控制的逆系统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3期 |
5 |
李育文;李春文;杨改云;;逆系统方法在水箱水位控制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J];河南科学;1993年04期 |
6 |
吴热冰,李春文;一般非线性系统的构造性逆系统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3期 |
7 |
高坚,贺昌政;逆系统方法在刚体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带2个陀螺的刚体运动的渐进跟踪问题[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8 |
陈立群,刘延柱;控制混沌振动的逆系统方法[J];力学季刊;1999年02期 |
9 |
戎袁杰;李春文;汤洪海;郑雪生;;单相UPQC的逆系统解耦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5期 |
10 |
李春文;刘艳红;陈铁军;吴热冰;李健勇;;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广义非线性系统控制及电力系统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5期 |
11 |
郑雨芳;吴新开;余建坤;;基于支持向量机逆系统的感应电机线性化解耦控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2 |
刘治,李春文;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双足机器人混杂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S1期 |
13 |
任海鹏,刘丁;一类模型未知系统的辨识和混沌化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5期 |
14 |
王鸿雁;;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
15 |
李东海,姜学智,李立勤,葛军;应用逆系统方法求解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6 |
陈小红,侯春海,钱积新;逆系统方法的径向基函数网络实现[J];控制与决策;1998年02期 |
17 |
孙玉坤;王博;嵇小辅;黄永红;;基于模糊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的发酵过程多变量解耦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02期 |
18 |
王奔;黄崇鑫;李泰;邓家泽;;统一潮流控制器逆系统方法控制策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05期 |
19 |
张强,何玉敖;非线性振动控制的神经网络离散逆系统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20 |
袁长清;李俊峰;王天舒;宝音贺西;;基于逆系统方法的航天器姿态跟踪最优鲁棒控制[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