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性液晶共聚酯及其与PET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合成了含磷化合物9,10-二氢-9-氧杂-10-磷酰杂菲—对苯二酚(DOPO—HQ),并以乙酰化的DOPO-HQ(DOPO-AHQ)、乙酰氧基对羟基苯甲酸、对(间)苯二甲酸为单体,采用熔融酯交换的方法合成了含磷无规共聚酯。
利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对共聚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酯具有热致液晶性,液晶织构表现为向列型;该液晶共聚酯(LCP)的结晶程度很低;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190℃)和软化温度(240℃);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失重5%的温度为400℃以上)和较高的热分解残余量(34.3%)。
本文对LCP与PET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P对PET体系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添加量为3%时,极限氧指数达到31.2,随着含磷量的增加,极限氧指数随之上升,但是继续增加时上升趋势变缓。LCP添加量为8%时,垂直燃烧试验达到FV-0级;DSC分析表明,LCP的加入对PET的结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晶度。
通过Kissinger 方法和Friedmen方法对PET及PET/LCP共混物进行了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共聚酯的加入对PET 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影响不大。
PET与LCP的共混物注塑样条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特性粘数较高的LCP在共混物中显示出更好的增强效果,特性粘数2.01dL/g的LCP加入量为10%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为纯PET的1.44倍。LCP含量较低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但LCP增加到20%后拉伸强度反而降低。总的来说LCP的加入并没有破坏材料的强度,但LCP的加入普遍使PET韧性降低,断裂伸长率显著下降。
WP=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共混物存在两相结构,PET为连续相,LCP为分散相,两者没有相容性,其中LCP相主要以1~10μm的分散的球状、椭球状颗粒均匀分散在基体中。
通过对PET和LCP流变性能的研究,对LCP在PET中的成纤条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ET和LCP都具有切力变稀的特点。熔体流动均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能在很窄的温度范围进行流变性能测试,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观粘度下降很快,LCP的分子量是影响其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
|
|
|
|
1 |
马洪涛,许家瑞,麦堪成,曾汉民;热致液晶共聚酯多相结构的研究[J];材料工程;1994年12期 |
2 |
池振国,董德文,倪玉山,丁孟贤;含二羟基二苯酮的系列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和表征(Ⅰ)[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4期 |
3 |
董德文,倪玉山,池振国;含二羟基二苯酮系列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Ⅱ.含4,4'-二羟基二苯酮,对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间苯二酚的共聚酯[J];高分子学报;1996年02期 |
4 |
杜宝石,李自法;主链型液晶共聚酯的WAXD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1期 |
5 |
张卓;张文熊;张伟彬;;热致液晶聚酰胺与尼龙66相容原位复合材料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
6 |
董德文,池振国,倪玉山,丁孟贤,陈玉;含二羟基二苯酮的系列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和表征──Ⅲ.含4,4'-二羟基二苯砜结构的共聚酯[J];高分子学报;1995年03期 |
7 |
董德文,韩平,倪玉山,丁孟贤,韩伟;含4,4'-二羟基二苯酮热致液晶四元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1996年02期 |
8 |
胡俊玲,宋思兰;中国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摘(1992~1994年)(续)[J];化工新型材料;1995年11期 |
9 |
王尚尔,郭颖志,倪玉山,莫志深,牟忠诚;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物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5年03期 |
10 |
董德文,刘天西,丁孟贤;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熔融行为及结晶结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1期 |
11 |
董德文,倪玉山,池振国;热致液晶芳香族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1994年11期 |
12 |
陈宪宏,程镕时,张海良,王霞瑜;LCP与PA66共混物的DSC分析及相容性研究[J];塑料工业;2001年04期 |
13 |
张莉,沈宁祥,袁晓燕,周恒;mPP对PP/TLCP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
14 |
张毅,王久芬,韩亮;BHET-PHB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6期 |
15 |
杜拴丽,王久芬,霍红星;PET-HBT热致液晶嵌段共聚酯的合成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
16 |
郭朝莹,毛联波,周兴平,解孝林;PBT/PHB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乙酰化合成与表征[J];塑料工业;2004年01期 |
17 |
解孝林,杨成,唐旭东,吴大诚;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1997年04期 |
18 |
董德文,池振国,倪玉山,丁孟贤;含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酚、4,4′-二羟二苯酮共聚酯的流变行为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2期 |
19 |
黄健,潘智存,王慧芬,刘德山,周其庠;含柔性间隔基的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合成[J];高分子学报;1989年04期 |
20 |
洪定一,李杨,吕占霞,丁健,马云谦,白京津;热致液晶共聚酯PET/60PHB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