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意义的延伸——品牌符号分析

苗艳  
【摘要】:这是一项关于“品牌符号”意义生成的符号学研究,是从品牌符号学角度,对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符号消费需求、有效实施品牌符号战略展开的一次理论探索。 本文以符号学为理论分析工具,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围绕品牌符号意义生成这一核心问题,对品牌意识系统、品牌符号构成、品牌符号功能、意义生成机制展开深入分析探讨。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品牌符号是一个内涵、外延意蕴丰富的符号,它具有意指、区分和社会符号功能。品牌符号意义生成既依赖于品牌意识系统,又需要外部意义生成机制。品牌意义构建前提是准确掌握消费者品牌网络的符码组织体系,与竞争品牌形成差异性结构共存关系。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品牌讯息设计的符号操作流程及其效果评估机制,以期为企业品牌传播实践提供一个具有信息参考意义的理论平台。 本研究是拓展品牌传播理论研究视野的一种尝试,是对现代营销传播学研究的一种补充与扩展。同时它也是一项基础研究,是为品牌符号研究跳出广告符号学研究限制,成为一门独立的、更适应市场实践的学科体系所做的一些努力与探索。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简要陈述了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对品牌符号展丌了分析探讨,共分三个方面。首先运用语 言系统理论分析品牌,指出:抽象存在的品牌网络和消费者的品牌消 费行为是品牌传播中的语一言/言语,并结合营销学知识,对品牌网络的 内部结构、形成过程予以分析。其次,品牌符号构成分析;第三,品 牌符号功能展开分析,指出品牌符号具有三种功能:意指功能、区分 功能、社会功能。 第三章:品牌符号意义生成机制。从定位策略、广告、品牌传播 的横/纵组合等方面,去剖析品牌符号意义生成的外部机制,解读现代 商业“神话”和人们的符号消费心理。 第四章:舍得酒品牌传播案例分析。在完成品牌符号的理论分析 之后,本文进一步与营销传播实践相结合,以舍得酒的品牌传播实践 为单独个案展开研究,运用符号理论分析工具对舍得酒定位策略、广 告文本以及其他品牌传播符号展开分析探讨,指出其前期市场运作的 优点,也分析指出其可能潜在的危机及在营销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第五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品牌符号一讯息设计的操 作流程及效果测评机制 第六章:结论,简要总结作者的基本结论和基本观点。 关键词:品牌品牌传播符号符号学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方征;;符号消费形成机制与引导策略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方征;;符号消费形成机制与引导策略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梅雨婷;;奢侈品广告叙事的符号学解读——以Burberry广告为例[J];今传媒;2011年03期
4 彭长泉;;符号消费视角下广告的功能和符号意义构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张涛;;作为元形资产的品牌[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16期
6 侯翠翠;;当代社会的符号消费[J];才智;2008年10期
7 陈怡;粟翔;;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论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徐聪颖;;论商标符号表彰功能的内涵及其法律保护[J];商业时代;2010年09期
9 税彪;;符号消费与品牌营销[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刘国华;杨德峰;;青少年符号消费研究:以手机消费为例[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11 李志英;刘子建;;品牌传播中的符号印记[J];美与时代;2007年06期
12 王彦;;符号消费视角的品牌营销策略[J];江苏商论;2007年09期
13 徐智仕;;论符号消费与广告策略[J];企业经济;2008年10期
14 戈广安;尹冠琳;张姗;;汽车广告中的符号意义建构——以新浪网汽车频道的广告为例[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15 熊辉;;人类社会进步:符号消费的逻辑[J];理论月刊;2007年01期
16 纪晓飞;章辉美;;租生活:一种新的符号消费[J];消费导刊;2009年11期
17 杨宁宁;;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广告解读[J];现代商业;2008年05期
18 徐芳琳;;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广告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9 徐协;;耐克广告的符号消费[J];传媒观察;2009年11期
20 赵小波;;中国文化产业符号战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斯诗;;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饶广祥;;商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消费社会的广告[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3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游佩林;;死亡之波——海啸的生成机制与周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肖伟;;品牌管理与设计风格[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磊;;少儿图书馆品牌定位的思考[A];开放、创新、共享、发展:少儿图书馆论坛2009——第十一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少儿图书馆学术暨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恺琴;;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席晓青;;从语用模糊看幽默言语的生成[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10 俞志华;;略论科技期刊品牌塑造的五个层面[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贺峰;中国情境下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符号意义建构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朱婷婷;西方小说空间符号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6 杨伟国;欧元生成机制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段钢;图像,一种经济哲学分析的向度[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8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余中星;移动通信运营商产品品牌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蒋家珍;体育赛事品牌传播价值评估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艳;意义的延伸——品牌符号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2 喻亚男;基于我国SNS网站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邹佳媚;SNS社交网站中企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党楚;C2C电子商务网站整合品牌传播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郑夙夙;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服装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海珍;宜家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赵媚夏;凤凰卫视品牌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陆健东;互联网广告品牌传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王成虎;红三环品牌经营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陈琳;论消费时代大型综合超市的品牌传播[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家永;以消费者品牌认知到管理者品牌传播的思考[N];中国包装报;2011年
2 王兆科;品牌传播和促销的接点[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谢付亮;应重视品牌的对内传播[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洪仕斌;从万和看品牌传播的“先声夺人”[N];经理日报;2006年
5 洪金;把社会责任提升到品牌传播战略层面[N];中国企业报;2008年
6 王甲佳;提升品牌价值 强化品牌传播[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欢乐营销让品牌传播更加生动化[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韩义雷;360度视角[N];科技日报;2008年
9 曾朝晖;企业须构建品牌传播壁垒[N];中国企业报;2004年
10 赵正;客户品牌传播:是谁的地盘就听谁的[N];中国经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