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竞争力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尤为显著: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浪潮的不断涌现。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自由、大量地流动和不断重组,新经济推动经济激烈竞争和快速增长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对每个城市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在些背景下,城市在各国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便受到各国政府、学者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中国也加入了WTO。与之俱来的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不仅仅是企业,各级政府也面临着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挑战。因此,对目前城市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我国有着非常深远和现实意义。任何一个城市想要在强手如林的城市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后,或后来居上实现跨跃,就必须在与其他城市的较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需要我们研究城市竞争力,研究城市核心竞争力,使城市在提升竞争力中找准着力点。
早期城市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军事或宗教等原因而兴起,但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主流原因。古代中外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普遍体现了地理依赖。而后来的城市化中,工业革命的作用至关重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社会分工、聚集经济、交易费用等成为城市发展的经济机理。城市发展的轨迹已经摆脱了地理依赖而进入了产业依赖。
城市的在世界的广泛发展,也导致了城市之间的竞争。竞争,其根本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城市竞争的本质也是城市间争夺有限的资源: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城市竞争力也就表现为城市聚集资源、创造与实现价值及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能力上。城市竞争力包括若干分力与子力,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系统,如制度力、人力资本力、文化力、开放力、市场力、产业力、特色力、区位力、文化力、结构力等。
四川大学林士攀位论文
在城市竟争力的子力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在城市竞争力的分力中,
最重要的是财富创造,而财富创造却是在产业中进行的。过去不少学者专家对
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城市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化。
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商业城市和英国伦教的兴衰、美国纽约等城市的发
展都可以得到佐证。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中观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由主导力、聚集创新力、结构力和资源力构成。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则以
此为项目而设计。
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以产业力为墓本内核,以制度力为放大器,以科教文化
为台的“集成力”。产业竞争力又是由产业聚集、产业结构、产业创新、主导产
业、产业资源的排列组合。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力,明显具有一定的“短板
效应”和“替代效应”。
产业聚集(簇群),是众多学者研究较多的课题。产业聚集因外部经济、合
作与竞争等原因而产生,也为城市产业发展带来了专业化优势、企业联合优势、
持续创新优势、政策壁垒优势、社会文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再到霍夫曼等经济学家,对经济结构或产业结
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黑箱”,产业结构力是城市核心竞
争力的重点。产业结构演理论说明了产业演进的规律,我们应当遵循这些规律,
结合城市实际,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在产业发展史的长河中,随处都能看到主导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力。
主导产业对其它产业产生了巨大作用,正如罗斯托所说的扩散效应。城市应该
根据产业的关联度、收入弹性、生产率增长、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技术基础等
标准合理选择城市主导产业,并建立科学系统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在产业竞争力中,产业创
新是关键。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又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
新的目标之一。产业创新中,较为重要的是产业技术创新和衰退产业创新。产
业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模式。而衰退产业创新则主
要依靠产业竞争规则创新、产业延伸和创造全新产业三条路径。
产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城市产业
发展的基础,而人力资本、产业资本对于城市产业竞争力则非常关键。
制度包括管理、政策等正式制度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制度力是城市核心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竞争力的放大器,而文化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平台‘好的制度和文化有
助于城市资源聚集、资本聚集、持续创新。
城市政府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应该牢固树立发展观和科学的改革
观,注重城市的持续、全面发展,构建城市的和谐社会,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制度力;文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