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Trans-4-methoxy-2-trimethylsiloxy-penta-1,3-diene与醛及活化酮的不对称HDA反应研究

杨维清  
【摘要】:Diels-Alder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建构六员环和碳碳键生成最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在这类反应中,硅醚二烯与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Hetero-Diels-Alder(HDA)反应生成光学活性的二氢吡喃酮衍生物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又以Danishefsky二烯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最为详尽。而取代的Danishefsky的HDA反应则报道较少。由Trans-4-methoxy-2-trimethylsiloxy-penta-1,3-diene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二氢吡喃酮衍生物的研究近乎空白。本研究以手性钛络合物为催化剂,系统研究了此二烯与醛及活化酮的不对称Hetero-Diels-Alder反应,获得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1.作者首先发现了联萘酚在反应体系中是有效的。据此又合成了九种联萘酚衍生的配体及其它几种配体。系统考察了联萘酚衍生的配体中基团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发现联萘酚与Ti(OiPr)_4的络合物催化二烯与苯甲醛的HDA反应表现出最好的不对称诱导能力。经过对中心金属、配体与金属的比例、溶剂、添加剂、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等的细致优化后,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底物扩展证明,催化体系对芳香醛、杂芳香醛、脂肪醛以及αβ-不饱和醛都具有优良的手性诱导能力,获得83.99%ee。对于对硝基苯甲醛获得了99%收率和99%的选择性。对链状的脂肪醛都取得了大于90%的立体选择性,这是在现有文献报道中不多见的。活化酮在重新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下,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94-99%ee)。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志强,尹承烈;有机不对称放大反应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1998年05期
2 丁奎岭,林国强;催化不对称反应新进展—不对称活化[J];有机化学;2000年01期
3 李经纬,徐利文,夏春谷;脯氨酸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4年01期
4 陈茹玉,刘立建;硫代磷酰二氯不对称反应的探索[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12期
5 李卫星;周询钧;;在有机溶剂中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J];化学通报;1993年02期
6 张淅芸,陈庆华;5-(S)-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的串联不对称反应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7 艾林,肖季川,申秀民,张聪;手性二胺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5年11期
8 吴毓林;何煦昌;;不对称有机反应[J];有机化学;1979年03期
9 晏日安;王明焱;;有机溶剂中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谢筱娟,杨高升,赵刚;Pauson-Khand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2年09期
11 姜红波;;咪唑类离子液体及其催化有机不对称反应[J];化学工程师;2011年01期
12 张三奇;张生勇;;酒石酸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90年06期
13 张三奇;张生勇;;手性双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91年08期
14 蒋耀忠;周向葛;胡文浩;;手性催化剂与不对称反应[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3年03期
15 周建峰;不对称Heck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J];合成化学;1996年02期
16 周秀中,田公路,徐善生;抗体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J];有机化学;1996年03期
17 苏亚军;史福强;;手性磷酸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10年04期
18 周正洪;王有名;吴桂平;唐除痴;;有机磷试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7期
19 唐谦;涂爱平;邓真真;胡梦莹;钟为慧;;手性膦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05期
20 丁奎岭;催化不对称反应最新进展(Ⅱ)—组合化学方法之应用[J];有机化学;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安;;基于糖结构的手性硫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伟;刘小华;冯小明;;氮氧-钪(Ⅲ)催化α-重氮酯与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索净洁;赵谈封;冯秀林;张庆友;;脂肪酶催化不对称反应中伯醇产物的手性选择性预测[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单自兴;刘德军;褚运波;王铨;秦金贵;;螯合手性硼酸酯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游书力;康强;李公强;李毅;赵卓安;郑晓建;;手性磷酸或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冯小明;;手性氮氧配体-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崔元臣;张和凤;邹君;;壳聚糖负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不对称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郭群胜;杜大明;;双轴手性有机磷酸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周永贵;;均相不对称氢化的一些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文善;吕彩霞;冀小东;崔元臣;;聚苯乙烯负载L-脯氨酸的制备及对不对称Aldol反应的催化性能[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可;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及不对称Baylis-Hillman反应[D];南开大学;2004年
2 刘德刚;天然产物Pederin右片段Pedamide及天然黄烷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赵谦益;轴手性膦-噁唑啉配体应用于银(Ⅰ)催化的不对称vinylogous Mannich反应以及叔胺(膦)催化的一些活化烯烃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邵成;手性双烯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在铑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李文军;新型不对称有机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串联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兆敏;基于氢键活化的不对称有机催化的硫醚氧化和phospha-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赖国银;氨基酸衍生物在催化的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潘强彪;以N,N-二苄基-α-氨基醛为底物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蒋先兴;新型松香胺—手性硫脲双功能催化体系的建立及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药物导向的非天然氨基酸模块和生物活性分子的手性合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陈宝丽;芳香族酮类和苄基氯代物的不对称电还原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常青;烯烃的不对称傅一克反应[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杨丽红;(S)-Ethyl 3-O-acetylniduloat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以及Coriandrone B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江万义;手性双核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易晓燕;业绩预告的市场不对称反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包青春;手性胍的合成及在不对称Aldol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宏;新型BIONL衍生的锌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D];兰州大学;2008年
7 刘一凝;共轭硅醚二烯参与的催化不对称Vinylogous Aldol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任峰波;手性二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梁志勇;信息不完备不对称:假设·根源·危害及其治理[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炳涛;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大路;大连化物所不对称氢化研究取得新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