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城郊是指位于城市周边,与城市有非常密切的经济、技术和文化联系,但一般又实行农村管理体制的地域。城郊经济就是这样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城市经济扩展的基础,又是农村经济转化的先导。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城郊又是一种既有动态性又有自身相对稳定性的经济单元。这个特殊的区位条件,使它处于城市辐射的前沿,接受中心城市强有力的经济辐射和空间扩散,往往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域。也正因为这一城市边缘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区位,使城郊、特别是大城市郊区成为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以及贫困、犯罪等“城市病”的首位感染区。因而把城郊经济作为一个既有别于城市经济,又有别于一般农村经济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来研究,探讨其经济特征、运行规律、发展道路、演变轨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无论对于农村发展,还是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的城市化和城郊经济发展中,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已经感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共分七章,以中国城市化和城郊经济发展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证角度研究城郊经济发展问题。论文在城郊经济发展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发达国家城郊经济发展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郊经济发展实际,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城郊经济发展特点、因素与影响效应,城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城郊空间布局与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发展,城郊经济发展中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郊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论文对“城市”、“城市郊区”、“城市圈域”等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