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交通、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中青年创伤以及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骨质疏松症的增加,对骨修复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综观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现有的骨修复材料:自体骨或异体骨、医用金属或合金、陶瓷及高分子材料等存在许多不足,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满足当前临床治疗的需求。虽然自体骨移植临床效果令人满意,但骨源数量有限,且需进行两次手术。异体骨移植容易带来疾病并存在免疫反应等问题。金属植入材料因与周围的骨弹性模量不匹配,可能引起应力遮挡和骨吸收。高分子材料的低弹性模量限制了它们在骨修复中的广泛应用。尽管生物活性的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成骨性结合,但其易碎性和难降解性使其不适宜用于承重骨的修复。因此,单一的材料难以满足骨修复的需要,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制新的骨替代复合材料刻不容缓。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因其组成结构类似于自然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吸收性、生物活性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报道的各种方法所制备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都存在力学强度低、溶胀度高、降解快等缺点,限制了材料的临床应用。上述材料的不足之处主要归咎于胶原纤维热稳定性差、易降解,纳米羟基磷灰石团聚、难于在胶原基质中均匀分布,无机相的含量难于提高,相对含量低,与胶原的界面结合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胶原的提取及其特性表征、胶原纤维形成特性、灭菌条件改进、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条件优化、干燥方式、交联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出低温酸溶-胃蛋白酶消化、盐析、胶原纤维重建形成水凝胶的提取方法和25kGy~(60)Co低温辐照的灭菌方法。根据胶原受热易降解的特性和胶原纤维形成特性研究出低温原位合成、自然干燥、戊二醛原位交联
|
|
|
|
1 |
刘爱红;孙康宁;赵冬梅;李爱民;;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多孔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2期 |
2 |
富建明;刘丹妞;孙海燕;苗波;吕奎龙;;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兔颌骨缺损的骨密度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
3 |
李志宏;武继民;李瑞欣;许媛媛;张西正;;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4期 |
4 |
胡图强;何俐;李祖兵;马进;喻学洲;;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突裂的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
5 |
许宇霞;邓展生;李宝军;张胜利;周全;肖文峰;;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1期 |
6 |
刘泉;黄文;;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5期 |
7 |
王瑞芳;文达;谢兴益;钟银屏;;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5期 |
8 |
李平,肖丽英,李伟,谭红,廖运茂,袁明龙;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糊剂的细胞毒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
9 |
张奇峰;韩颖超;;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引起红细胞聚集的体外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6期 |
10 |
王宏伟;贾延辉;;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1 |
;眼科修复生物材料相关文章摘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5期 |
12 |
孙庆顺,孟祥才,梁楠;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3期 |
13 |
周玉新;刘碧;袁军;王雷;;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6期 |
14 |
刘泉;莫安春;黄文;;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11期 |
15 |
强巴单增;;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组织相容性研究[J];西藏科技;2008年11期 |
16 |
殷海荣;林社宝;于成龙;李阳;;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有机物复合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12期 |
17 |
汪学军;宋国君;楼涛;彭文娟;;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
18 |
马旭东;;球形20nm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临床短期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0年02期 |
19 |
左奕,李玉宝,魏杰,严永刚;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常压合成与表征[J];高技术通讯;2003年04期 |
20 |
许凤兰,李玉宝,李吉东,牟元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J];材料工程;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