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宁夏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研究

黄晓荣  
【摘要】:水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最为敏感的限制性因子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瓶颈”。现代水资源规划内涵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用多目标优化与模拟耦合技术,系统研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水的关系,并以宁夏为例,探求区域经济与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 区域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应用此方法,可以分析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与间接影响。目前国内在对水资源需求分析中主要是计算各部门的直接水资源消耗系数,然后对其排序并列各部门用水优先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并容易被决策者应用,缺点是它不能揭示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能对各个产业水资源产出的边际效应做出全面综合的结论。而投入产出乘数分析方法正好弥补这一点。水资源行业的公益性特性决定了直接构造价值型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的失败。通过将传统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水资源利用的实物型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在这一主导思想下,通过投入产出方法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宁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特性及变化对水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与宁夏严重缺水不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虚拟水是凝结在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实物贸易即是虚拟水贸易。干旱缺水地区可以通过虚拟水贸易形式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运用了投入产出方法,并以宁夏为例,计算了2002 年宁夏虚拟水输出量和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利用状况,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分析了宁夏采用虚拟水战略进行更大尺度的水资源配置所面临的问题、困难,突破了干旱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习惯于仅局限于本流域实体水资源的利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光新,邓伟,何岩;基于生态用水的地下水系统模拟与优化管理模型[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2 丰华丽,王超,李剑超;河流生态与环境用水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传武;;生态需水研究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4 李世东,李金华;新疆生态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2年04期
5 王电龙;胡振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现状及展望[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年01期
6 魏彦昌;苗鸿;欧阳志云;王效科;;海河流域用水平衡及生态用水保障措施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庞相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打造衡水湖最美湿地[J];今日科苑;2010年06期
8 宋进喜;王伯铎;;生态、环境需水与用水概念辨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刘明智;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潘晓玲;;合理利用新疆水资源 促进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发展[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田葳;关于水问题的新思考[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5期
11 邵宏波,梁宗锁,邵明安;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某些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12 胡顺军,康绍忠,宋郁东;渭干河平原绿洲生态用水量初步估算[J];水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13 胡廷兰;杨志峰;;林地生态用水亏缺的经济损失估算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14 牛志明;生态用水理论及其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科技导报;2001年07期
15 王启猛;朱国勋;张捷斌;付意成;;基于管理目标的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需水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6 苗鸿,魏彦昌,姜立军,欧阳志云,史俊通,王效科,赵景柱;生态用水及其核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17 宋炳煜,杨稢;关于生态用水研究的讨论[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5期
18 沈茂成;保障生态用水 保护湿地资源[J];中国林业;2001年13期
19 ;沙漠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1999年02期
20 左其亭,周可法,杨辽;关于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量与生态用水量的探讨[J];干旱区地理;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让会;张慧芝;赵振勇;黄俊芳;孙洪波;;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一般特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丽华;王礼先;;北京市生态用水分类及森林植被生态用水定额的确定[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艳菊;吴泽宁;胡彩虹;;新郑市水资源需求发展趋势及生态用水安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王答相;蒋得江;;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是搞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戴忱;;沿海湿地生态新城建设的开发与保护初探——以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黄志霖;;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中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用水与半湿润极缺水区集雨节灌工程[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范源;陈森林;;基于生态价值的生态用水量分配方法研究[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延太;岳书平;;济南市水资源安全现状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A];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C];2004年
10 孟媛;张凤荣;;以稻田填补都市绿色的新思路[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荣;宁夏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邓洁;威海市生态用水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高清竹;农牧交错带长川流域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段玉玺;盐池县沙地造林的水分环境容量与区域生态用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丰华丽;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朱永英;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及兴利调度方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苏飞;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模式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萨如拉;额济纳天然胡杨林生态用水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孙金辉;塔里木河水量统一调度及其对绿洲演化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6年
10 粟晓玲;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娜;北京市昌平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王慧杰;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用水影响的综合评价[D];清华大学;2011年
3 魏彦昌;海河流域生态用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瑞莲;生态用水及用水水平评价探讨[D];河海大学;2005年
5 包铁军;皇甫川流域植被生态用水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秦旭;陕北地区生态用水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徐扬民;鄱阳湖区生态用水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8 王文彬;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植被恢复生态用水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韦优愿;构建中国湿地生态用水保障制度的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葛丽颖;河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戴鹏 王明浩;维持黄河生命基本水量 实行生态用水优先原则[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马彦铭;城市居民区应推广集雨装置[N];河北日报;2009年
3 赵彤;民建甘肃省委建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记者 王洪斌;统筹经济与生态用水[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赵洪涛;城市水景观要注重生态用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记者 石文禹见习记者 徐建忠;“引黄入洛”工程正式启动[N];洛阳日报;2008年
7 康绍忠;保证生态需水需要建立新机制[N];中国水利报;2005年
8 记者 陈力波;乌河流域分水方案确定[N];阿勒泰日报;2009年
9 王跃刚 边境 张树军;吉林生态用水纳入地方定额[N];中国水利报;2004年
10 余建斌;渤海生态面临三大威胁[N];人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