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杉碱甲-亚油酸酯的合成及其体外降解性质的研究
【摘要】:老年性痴呆(AD, 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进行性认识和记忆功能丧失的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的发病率约5%,至85岁以上约可达20%。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该病成为了导致老年病残的三大疾病之一,然而,由于老年性痴呆的病因不明,尚无特殊治疗方案和药物,迄今为止治疗老年性痴呆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着眼于维持退化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即主要集中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上。
血脑屏障(BBB, Blood Brain Barrier)是药物进入脑组织发挥疗效的主要屏障,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很多潜在的中枢药物不能进入脑内、在脑内的滞留时间短或治疗指数低,因此研究和开发脑靶向给药系统对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以石杉碱甲为治疗模型药物,与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共价接合,合成石杉碱甲-亚油酸酯。研究了前药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不同温度下以及不同组织匀浆中的体外降解情况。
石杉碱甲-亚油酸酯前体药物通过DCC法制得,即DCC存在的情况下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石杉碱甲结构中的内酰胺很容易通过互变异构为烯醇形式,形成稳定的大π键,2位羰基变为羟基,其优先与亚油酸反应,形成酯键,反应得到石杉碱甲-亚油酸
|
|
|
|
1 |
叶彼得;光线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新医学;1973年07期 |
2 |
甘海鹏;小儿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J];浙江医学;1984年02期 |
3 |
徐如祥,易声禹,王伯云;实验性脑损伤早期脑组织水分和钾、钠离子含量与血脑屏障改变[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
4 |
袁冠前,陈长才,徐如祥;甘露醇对外伤性脑水肿的疗效与血脑屏障的关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5 |
许瑞龄,尹镭,陈贤明,王蕊,杨爱国,韩德五,赵元昌,马学惠;暴发性肝衰竭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对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4年02期 |
6 |
贾立明,高摄渊,项守仁;小鼠血脑屏障的组织发生[J];解剖学杂志;1998年06期 |
7 |
白维君;开放血脑屏障治疗脑转移癌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年01期 |
8 |
陶晓峰;高渗甘露醇在脑肿瘤动脉化疗中的应用价值[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年05期 |
9 |
苏小军!100037北京市,宋运琴!100037北京市,陈知进,张宏;七氟醚对成年及老年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年02期 |
10 |
万东华,周建平;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近况[J];药学进展;2001年05期 |
11 |
田成林;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
12 |
宋洁,郑广娟,吕双瑛;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微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05年17期 |
13 |
曲恒燕,关勇彪,闫魁,袁本利;肼跨血脑屏障转运动力学的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14 |
芦颖;洪浩;刘国卿;;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研究进展[J];神经科学通报;2005年05期 |
15 |
杨晓波;宋水江;;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
16 |
刘军;鲁宏;;水通道蛋白与脑水肿[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
17 |
张阳德;刘美洲;刘东京;李珍发;李异凡;翟登高;丁诚;潘一峰;;经血脑屏障载药纳米粒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
18 |
路雅宁;;半胱氨酸与血脑屏障[J];包头医学;2007年03期 |
19 |
王刚;;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7年10期 |
20 |
张颖;;IgG及IgG指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