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大肠埃希氏、沙门氏菌耐药性与整合子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食品污染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水平,研究整合子在食品中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中的存在频率,分析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及与细菌耐药谱之间的关系,探讨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及传递中的作用,丰富整合子学说,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制定干预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及播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从3类生肉类食品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用K-B法测定50株大肠杆菌和69株沙门氏菌对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细菌的质粒图谱,并对耐药菌株进行质粒分子分型;PCR扩增检测细菌携带1、2、3类整合子的情况,对整合子进行定位分析,对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对酶切图谱不同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整合子的基因盒序列;通过膜接合试验研究整合子在不同大肠杆菌之间、沙门氏菌之间及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之间的水平传递。
结果:生肉类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96.2%(225/234),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14.05%(69/491)。沙门氏菌的主要血清型是伤寒、阿贡那、德比、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并检测到一株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试验菌株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链霉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均高于30%。对抗菌活性相当或优于二代以上头孢菌素的抗生素相当敏感,对一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大于70%。对临床抗感染治疗一线使用的部分药物,细菌也表现出相当水平的耐药性。大肠杆菌不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