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定向诱导和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冻存、复苏办法,比较MSCs在平面条件和在三维支架下向软骨细胞诱导的差异,细胞增殖力、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MSCs,对所分离细胞进行SH_3免疫组化鉴定,用含70%DMEM培养基、20%FBS、10%DMSO组成的冻存液在4℃、-70℃、-196℃的分阶段降温冻存MSCs,及快速复苏。用TGF-β_1为主的诱导因子在平面条件下或在胶原、明胶支架上将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贴附率,对诱导细胞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力、细胞周期变化。将诱导后细胞与胶原海绵、藻酸盐凝胶复合,植入裸鼠体内,4w、8w检测体内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使用以上两种分离方法分离出MSCs,经SH_3免疫组化鉴定,复合MSCs的特征,P1、P5代冻存和复苏细胞数成活率在85%以上,使用的以TGF-β_1为主的诱导因子,在平面条件下或在胶原、明胶支架上将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MSCs在胶原支架上分泌Ⅱ型胶原数量、细胞增殖力、细胞数均比平面诱导条件下高,MSCs在胶原支架上生长,细胞周期与平面诱导条件下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细胞无畸
|
|
|
|
1 |
王建;杨志明;;生长板损伤修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07期 |
2 |
沈宝甄;符新;王江;;关节软骨工程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9年05期 |
3 |
赵斌;郝彤;邢更彦;张仲文;;软骨细胞微载体(Cytodex-3)平板三维培养扩增的实验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年03期 |
4 |
葛薇;姜文学;李长虹;尤佳;邱录贵;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封闭剂体内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
5 |
顾汉卿;;对我国人工器官、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的展望[J];医疗保健器具;2006年12期 |
6 |
杨强;彭江;卢世璧;袁玫;;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08期 |
7 |
高峰;范卫民;崔维顶;马益民;朱长仁;;应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具优越性[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8 |
邢帅;袁凌伟;鲁茂森;夏亚一;;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07年06期 |
9 |
张志雄;胡帼颖;温叶飞;赖琛;顾汉卿;;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四)——组织构建与支撑技术[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年04期 |
10 |
杨林;武延格;纪玲;王正;Walter Weder;;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对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力学强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年02期 |
11 |
刘玲玲;田晋洪;;兔耳软骨细胞与聚羟基丁酯-聚丙交酯复合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
12 |
周强,李起鸿,戴刚;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2期 |
13 |
许澍洽;许扬滨;;BMSCs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
14 |
李军政;陈就好;江东新;陈伟南;黄建民;刘志;陈文弦;;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低温保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5期 |
15 |
邢双春;翟立杰;王志强;赵可庆;;组织工程软骨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0年02期 |
16 |
尹战海,张璐,王金堂,刘淼,曹峻岭,王民,韩学哲;“双相”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
17 |
李忠,杨柳,陈光兴,林炎水,段小军;绿色荧光蛋白在组织工程关节软骨构建中的示踪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0期 |
18 |
倪云峰;李小飞;刘源;王新文;雷站军;卢强;;以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为三维支架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的构建[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03期 |
19 |
范卫民;蔡俊;;周期性压力对组织工程软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
20 |
赵斌;郝彤;邢更彦;张仲文;;软骨细胞三维培养扩增与液态凝胶复合构建软骨的实验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09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