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黏膜下层的组织相容性观察及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皮下植入实验观察一种生物衍生材料—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速度,分别用SIS和聚丙烯(PPM)这两种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从组织反应,腹壁抗张强度以及腹腔粘连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初步探讨SIS用于修复腹壁缺损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优缺点。方法 ①SD大鼠5只,皮下植入SIS,术后1、2、4、6、8周分别取材,行组织学观察。②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两组,手术造成2×2 cm全层腹壁缺损,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SIS(n=50)和PPM(n=50)修补,术后1,2,4,8和12周分批取材(n=10)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腹壁抗张强度和腹腔粘连评分。结果 皮下植入实验表明SIS生物相容性好,术后8周完全降解。两种材料修复腹壁缺损均未导致动物不良反应,无疝瘘发生。术后1周,SIS组的腹壁抗张强度值为204.3±5.13mmHg,PPM组为240.0±10.0mmHg(p0.05),4周以后两组在300mmHg的腹腔压力下都未发生破裂;SIS组的腹腔粘连程度及强度明显低于同期PPM组(p0.05)。组织学观察两组早期(术后1周,2周)炎症反应明显,4周以后明显减轻,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均为纤维结缔组织修复,SIS组新生组织排列更为规整、有序。结论 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早期抗张强度稍弱,但后期与PPM相当,均能维持足够的腹壁抗张强度。SIS在生物相容性和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PPM,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