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肠黏膜下层的组织相容性观察及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初步研究

张喜海  
【摘要】:目的 通过皮下植入实验观察一种生物衍生材料—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速度,分别用SIS和聚丙烯(PPM)这两种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从组织反应,腹壁抗张强度以及腹腔粘连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初步探讨SIS用于修复腹壁缺损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优缺点。方法 ①SD大鼠5只,皮下植入SIS,术后1、2、4、6、8周分别取材,行组织学观察。②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两组,手术造成2×2 cm全层腹壁缺损,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SIS(n=50)和PPM(n=50)修补,术后1,2,4,8和12周分批取材(n=10)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腹壁抗张强度和腹腔粘连评分。结果 皮下植入实验表明SIS生物相容性好,术后8周完全降解。两种材料修复腹壁缺损均未导致动物不良反应,无疝瘘发生。术后1周,SIS组的腹壁抗张强度值为204.3±5.13mmHg,PPM组为240.0±10.0mmHg(p0.05),4周以后两组在300mmHg的腹腔压力下都未发生破裂;SIS组的腹腔粘连程度及强度明显低于同期PPM组(p0.05)。组织学观察两组早期(术后1周,2周)炎症反应明显,4周以后明显减轻,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均为纤维结缔组织修复,SIS组新生组织排列更为规整、有序。结论 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早期抗张强度稍弱,但后期与PPM相当,均能维持足够的腹壁抗张强度。SIS在生物相容性和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PPM,值得进一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健民,周志平,宋栩冰;等规立构聚丙烯链构象的分析[J];科学通报;1989年24期
2 秉文;;震撼世界的纸业革命——聚丙烯(PP)合成纸诞生[J];金秋科苑;1996年04期
3 罗少兰;;谈聚丙烯聚合反应过程建模与计算机模拟[J];大众科技;2006年02期
4 闵朝勃;刘忠义;;聚丙烯(PP)改性仪表板专用料的研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5 史建公;刘志坚;张敏宏;赵桂良;石勤智;杨万泰;赵丽梅;;苯甲酸钠作为热塑性材料成核剂研究及应用进展[J];科技导报;2009年16期
6 张波;陆绍荣;王敏;张晨曦;班建峰;;SF/PP木塑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刘太闯;靳玲;徐冬梅;;化学交联改性提高聚丙烯发泡性能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3期
8 陈美娟;王靖岱;蒋斌波;阳永荣;陈杰勋;廖祖维;;利用拉曼光谱检测乙丙共聚物中乙烯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3期
9 张声春;陈正年;寇波;韩冰;;聚丙烯熔体流动指数测试与分析[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10 李世珍;;聚氨脂灌封海洋浮标系缆接头[J];海洋技术;1991年02期
11 高克京;;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的乙烯和丙烯聚合[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2 刘晓霞;李永红;张普玉;;两种类型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3 张雷;;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J];科技资讯;2006年32期
14 檀革江;李天金;马竞涛;胡富陶;房江华;;固相法生产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使用性能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4期
15 陶友季;麦堪成;;增容PP/回收PE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6 李翠;;聚丙烯SPG连续聚合生产工艺的清洁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17 曹太山;何力;张纯;高俊强;吉玉碧;;纳米SiO_2对聚丙烯微孔发泡行为的影响研究[J];贵州科学;2009年03期
18 周丽娟;赵莹;阳明书;王笃金;徐端夫;;聚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光氧化降解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1期
19 郑耀南 ,仇祖文;一个外引内联的农村联户工厂[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4年02期
20 江键;夏钟福;;聚丙烯驻极体在充电期间和充电后电荷在体内的输运[J];功能材料;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自余;贾慧青;杨芳;;聚丙烯T38F薄膜专用树脂的热性能评价[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彦;邱少龙;姚臻;曹堃;;长支链聚丙烯结构调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柯;张琴;吴照勇;江璐霞;傅强;闵志刚;;聚丙烯/纳米CaC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卢晓春;金滟;丁树岩;王四贝;;聚乙烯对聚丙烯耐划伤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红玉;陈绍梅;;聚丙烯综合改性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史捷锋;王源身;;α及β晶型聚丙烯的固体~(13)C核磁共振弛豫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7 董敬民;;聚丙烯线前房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吴玮;杨光;陈群;孔祥铭;杨一青;徐种德;;聚丙烯-聚乙烯熔融纺丝的~(13)C固体NMR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贾慧青;姚自余;杨芳;;拉丝级聚丙烯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性能的探索[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勇;程雷;赵松方;李宝铭;郑玉婴;;纳米碳酸钙/POE-g-MAH/PP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奇;纳米银—小肠黏膜下层修复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于金海;应用新型可降解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亚青;膨胀型红磷微胶囊阻燃剂的绿色制备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4 何其佳;微波辐照对聚烯烃和氟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孙天威;组织工程化肌及成肌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旭东;聚丙烯土工织物的使用寿命预测[D];东华大学;2005年
7 李文华;碳纳米管的修饰及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徐志娟;挤出发泡光氧化降解聚丙烯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9 王丽华;聚丙烯/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唐娜;热致相分离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的研制及其膜蒸馏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海;小肠黏膜下层的组织相容性观察及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朱建平;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的优化[D];天津大学;2005年
3 罗居杰;坡缕石复配阻燃剂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燕芬;聚丙烯新型成核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廉福义;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曹帼英;新型透明聚丙烯成核剂DMDBS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7 韩蓉;聚丙烯缝合线的生物安全性评价[D];苏州大学;2010年
8 康卫民;复合驻极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开发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9 顾圆春;PP/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三元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10 殷兰兰;蒙脱土的改性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瓶讯;PP瓶和HDPE瓶的外观性能要求[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高枫;聚丙烯:进口依存度下降[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王克智 张惠芳;聚丙烯改性助剂获山西科技进步奖[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李玉芳 李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特点[N];中国包装报;2008年
5 陆兆龙;长炼T38F聚丙烯成为拳头产品[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孙金萍 记者 赵龙;为建设世界级聚丙烯基地储备技术力量[N];大庆日报;2010年
7 钱仲;聚丙烯销售好转带动丙烯持稳[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李明月;聚丙烯设备制造业亟待规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曹金龙;沧炼化工丙烯单耗创新低[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曹金龙 刘伟;沧炼管理新程序让聚丙烯产能翻番[N];中国石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