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及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大量应用激素及酒精中毒与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密切关系已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二者共占全部ANFH病例的2/3。但关于激素和酒精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近几年来,微血管损伤学说和血管内凝血学说越来越被引起重视。为此,采用灌注酒精、单纯激素和马血清加激素的不同方法,制造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比它们在发病时间、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等的差异,对其发病机制做近一步探讨,重点探讨微血管病变在A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另外,通过检测用于血栓前状态(PTS)诊断的实验指标和核素标记抗人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SZ-63)放免显像,早期探测股骨头内微血栓,验证PTS与ANFH的密切关系,并为临床早期筛选诊断和防治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分为三个时间段:1个月6只;3个月8只;6个月6只。第Ⅰ组为酒精灌胃组:每日晨一次性给予含乙醇50%的烈性白酒(v/v)8mL·kg~(-1)·d~(-1)。第Ⅱ组为激素组:连续肌注甲基强的松龙10mg·kg~(-1)·d~(-1),共7天,之后口服强的松2.5mg·kg~(-1)·d~(-1)至实验完。第Ⅲ组为马血清加激素组:先分2次间隔2周分别按10ml·kg~(-1)量静脉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2周后,再按第Ⅱ组方法用激素。第Ⅳ组为对照组。分期分批取血观察肝功能、
|
|
|
|
1 |
郭坤亮;;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介导酒精性股骨头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酿酒;2009年04期 |
2 |
玄敬敬;张源潮;;糖皮质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J];世界临床药物;2011年01期 |
3 |
杨顺云;;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3例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5期 |
4 |
玄敬敬;张源潮;杨清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
5 |
张建波;李满英;;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X线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7期 |
6 |
赵德伟,王德仁,卢建民,朱景斌,张朝阳,孙强,李建军;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及联合髂骨(膜)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
7 |
罗春;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S1期 |
8 |
郑进;陈学浪;;皮质激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9 |
金红婷;童培建;;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和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0 |
张亮;吴孔田;;训练伤导致股骨头坏死53例的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1 |
王延福;赵毅;李松森;;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J];影像技术;2008年03期 |
12 |
陈世净;;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1期 |
13 |
于志亮;张宁;;带血管蒂髂骨块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及早期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9年22期 |
14 |
朱盛修;周谋生;王惠敏;;带血管蒂的髂骨骨膜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J];中华创伤杂志;1992年06期 |
15 |
郭坤亮
,安洪
,蒋电明
,邹海波;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探讨[J];贵州医药;2002年10期 |
16 |
郭晓忠,窦宝信,周乙雄,李玉军;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
17 |
赵树勇;乔义岭;卢国强;段琼;姜秀芳;刘珍;;同种异体骨加螺钉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年09期 |
18 |
李子荣,史振才,郭万首,张念非,孙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
19 |
马英;卢延东;张威;张硕;;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比较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31期 |
20 |
王桂春;魏华;葛夫贵;赵修余;;介入重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58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