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摘要】:消化道中定植有大量菌群,消化道上皮细胞与这些菌群直接接触,是肠道粘膜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其分泌的抗菌肽分子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抵抗病原菌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人β-防御素-2(hBD-2)是一重要的抗菌肽分子,广泛表达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上皮细胞中,具有重要的抗感染功能。hBD-2具有诱导表达的特点,通常情况下肠道上皮细胞不表达hBD-2,但在受到致病因子刺激时,hBD-2的表达量迅速提高,进而发挥粘膜保护功能。
以往的研究显示病原菌如肠炎性沙门氏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能够诱导人肠道上皮细胞hBD-2表达,但是益生菌与抗菌肽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相关研究,而且hBD-2诱导表达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双歧杆菌作为人体主要益生菌之一,参与了宿主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免疫及抗感染过程。因此通过探讨双歧杆菌与hBD-2表达之间的关系,寻找诱导hBD-2基因表达的有效刺激因子,不仅能够通过提高粘膜局部hBD-2浓度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机体抗感染免疫防御机制。
本项研究目的是检测双歧杆菌对人肠腺上皮细胞hBD-2基因的激活作用并分离其活性组分,进一步探讨其受体及其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首先,我们研究了双歧杆菌对人肠腺上皮细胞hBD-2基因的激活作用并分离其活性组分。厌氧培养长双歧杆菌,采用超声破碎细胞、超速离心、蛋白萃取方法获得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质成份,分别利用活菌,热灭活全菌,全
|
|
|
|
1 |
王永杰;人防御素及其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1999年01期 |
2 |
陈颖,葛毅强,张利明,李文彬,孙勇如;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1期 |
3 |
奇云;方坤;;人体防御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生命的化学;1992年05期 |
4 |
廖伟,钱桂生;人β防御素-2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5年01期 |
5 |
赵伟业,董碧蓉,周焱;兔防御素对耐药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
6 |
刘娟,翟嵩,杜德伟,王临旭,王少扬,汪定成,孙永涛;人α防御素的稳定表达和活性鉴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7 |
黄宁,唐彬,陈新年,吴琦,王伯瑶;大鼠β防御素rBD-1的cDNA克隆[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年08期 |
8 |
常薪霞;β-防御素:治疗感染的新希望[J];华西医学;2004年01期 |
9 |
盛金良,王金富,杨霞,魏虹,陈韩英,汤庆军,殷超;绵羊防御素(sBD-1)cDNA的克隆及其植物中表达载体的构建[J];畜牧与兽医;2003年11期 |
10 |
魏华,付金衡,佘世望,梅国和,徐书升;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剂的人体服用效果实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年04期 |
11 |
;转让或合作生产双歧杆菌活性饮料[J];内江科技;1998年01期 |
12 |
赖新峰,王立生,潘令嘉,周殿元;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6期 |
13 |
魏大军;盖晓东;徐鸿洁;欧阳红生;;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及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4 |
;双歧杆菌与低聚木糖[J];食品与发酵科技;2009年03期 |
15 |
崔涌泉;;双歧杆菌,让你的肠道年轻起来[J];大家健康;2010年09期 |
16 |
蒋寒青;卢行安;康白;;对双歧杆菌DM9227株的实验研究 Ⅱ.双歧杆菌DM9227株对小鼠的毒性试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2期 |
17 |
徐菊芬,张梅芳,王士长;促双歧杆菌生长因子的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6年04期 |
18 |
鲍行豪,沈为民,沈永芳;微生态制品中双歧杆菌活存因素的探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年06期 |
19 |
刘兰,曹郁生,黄筱萍;双歧杆菌选择计数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年04期 |
20 |
张振玲,池根億;双歧杆菌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