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7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摘要】: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苏联学者Ilizarov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项矫形外科领域的新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四肢不对称畸形、以及许多颅颌面骨畸形和缺损的矫治。作为一种内源性组织工程技术(endogenous tissue engineering),该方法与传统矫形手术比较具有诸多优势;但DO中较长的固定期,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牵张骨痂纤维愈合、甚至不愈,仍然是阻碍其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弊端。
目前,许多方法被尝试用于促进牵张骨痂形成,缩短DO固定期:这些方法包括应用低频超声波、直流电或电磁场刺激、高压氧治疗、系统应用生长激素、以及局部应用生长因子等。部分方法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所有上述手段均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虽然许多生长因子、激素和细胞外基质在骨生长和修复中对骨再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在其中是骨再生能力最强的因子。BMPs属TGF-β超家族成员,通过细胞膜表面特异的Ⅰ/Ⅱ型受体以及胞内Smads信号级联来发挥作用。BMPs局部基因治疗已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中骨/软骨缺损的修复再造,并获得了诸多的进展。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在牵张间隙内有BMPs的特异时空表达,提示BMPs可能在DO骨再生中发挥着与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相同的重要作用。然而,B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