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屏蔽材料的电磁特性研究及低反射、高吸收梯度功能设计
【摘要】:为了电磁波屏蔽材料达到低反射、高吸收的屏蔽效果,本文首先较系统地进行了f1GHz 下成分、粒度和频率等对Ni 系列和Fe 系列复合材料的基本电磁参数(μ′、μ″、ε′和ε″)、特征阻抗(η)和衰减常数(α)等影响规律的基础研究,然后用η和α较全面地评估了导电、软磁铁氧体和高分子等材料复合后的屏蔽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f1GHz 下低反射、高吸收的屏蔽效果进行梯度功能屏蔽材料(Shielding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简称SFGM)结构设计,首次提出了“双阻抗梯度层+高吸收层”(简称双梯度层)SFGM 结构设计模型,这种结构设计的低反射、高吸收效果明显好于“单阻抗梯度层+高吸收层”(简称单梯度层)SFGM 的效果,它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反射损耗,直至为0。双梯度层SFGM 结构设计为解决低反射、高吸收屏蔽难题提供一新的思路。
本文完成了f1GHz 的电磁波屏蔽材料从“成分、结构?屏蔽性能”双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克服了过去从“屏蔽性能→电磁参数→材料成分”设计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可用于评估材料的屏蔽性能以及指导屏蔽材料成分、结构设计。
最后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定性评价f1GHz 的反射损耗的测试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双梯度层SFGM 能达到对电磁波低反射、高吸收的屏蔽效果。
|
|
|
|
1 |
范世通;汤海波;张述泉;王华明;;梯度复合材料热应力有限元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2年04期 |
2 |
王瑾;;Al_2O_3/Cu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磨损性能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3 |
杨保军;奚正平;汤慧萍;王培;汪强兵;刘忠军;;金属多孔材料梯度层最佳厚度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12期 |
4 |
李春月;解念锁;王艳;;SiC_P/Cu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04期 |
5 |
解念锁;李春月;冯小明;艾桃桃;;SiC_p/Cu梯度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0年06期 |
6 |
穆中国;王源升;;梯度层数对聚氨酯/环氧梯度互穿网络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07年S1期 |
7 |
郭成,郭生武,程羽,张新功,史东才;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梯度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及其评价[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4期 |
8 |
刘卫强,岳明,刘燕琴,张久兴;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b-Fe-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J];粉末冶金技术;2005年01期 |
9 |
陈艳林;李宗育;陈萌;任兰;王爱阳;陈栋;张和;;Cu基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现代技术陶瓷;2014年01期 |
10 |
王瑾;解念锁;冯小明;艾桃桃;;SiC_P/Cu梯度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年08期 |
11 |
肖守春;尹光福;廖晓明;赖俊宏;;梯度结构烤瓷的成分优化及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6期 |
12 |
凌云汉,李江涛,葛昌纯;梯度复合B_4C/Cu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6期 |
13 |
李克,王俊,周鸣,张雪萍,孙宝德,周尧和;过共晶铝硅自生梯度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03期 |
14 |
穆丽珀;俞娟;王晓东;黄培;;石墨共混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梯度复合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J];润滑与密封;2011年11期 |
15 |
李运刚;张士宪;马瑞新;李智慧;;Mo-MoSi_2梯度层的制备及显微组织腐蚀方法[J];金属热处理;2008年12期 |
16 |
郭成,程羽,苏文斌,尚春阳,许建群;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梯度复合材料锻造性能及其塑性图[J];塑性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17 |
王亮亮;许云华;钟黎声;王娟;闫洪华;;TiC/Fe表面梯度复合材料微区组织及陶瓷层磨损性能[J];焊接学报;2013年05期 |
18 |
王亮亮;许云华;钟黎声;魏忠斌;;原位生成TiC_P/Fe表面梯度复合材料组织及形成机理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2年04期 |
19 |
岳明,张东涛,刘卫强,张久兴;放电等离子烧结Bi_2O_3/Cu复合梯度靶材[J];稀有金属;2004年01期 |
20 |
沙洪卫;陈健;刘雪飘;梁欢;;梯度层对YG6/40Cr钢钎焊接头强度的影响[J];焊接技术;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