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和相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当今,越来越多的直流输电装置投入到国内电网中。在远距离输电和大型互联电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装置大大增加系统动态性能的可控性,但其元件非线性特性也增加了精确分析和建模的困难。研究交直流系统的各种性态,也需要建立准确的仿真模型,电力系统交直流复杂系统为大型非线性瞬态系统,包含有大量物理意义相差很大的变量。传统的直流准稳态模型和机电暂态的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精确分析系统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准确电磁暂态和机电暂态混合模型,兼顾机电暂态便于进行大系统分析和电磁暂态分析中对直流非线性元件的精确描述的优点,用来精确地揭示非线性元件在大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如换相失败,自激振荡,和谐波不稳定等现象,为大型系统的精确分析和采取的一些相关措施提供有力的手段和工具。因此,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和机电暂态的混和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复杂电力系统建模、仿真计算,尤其是直流装置非线性元件仿真计算的相应研究成果,在现在常用的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过程的分析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 基于多速率方法(Multi-rate Method)提出交直流系统双速率相量-瞬时数据互馈的电磁暂态和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计算方法。并且采用TSP初值确定和窗技术结合WRM方法设计具体的算法流程以及数据接口。在空间上对系统作出合理分割,子系统之间采用数据双向反馈,虚拟支路等技术。
(2) 以实际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大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软件与可以
|
|
|
|
1 |
郑步生;EWB在直流电动机混合仿真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2年06期 |
2 |
陈艳阳,孙宝亭,胡兆丰;飞机突防飞行非线性解耦控制系统的混合仿真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3 |
向文国;热力系统的数模混合仿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10期 |
4 |
李 君,张建武,喻 凡,殷承良;基于混合仿真技术车辆ABS控制系统快速开发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7期 |
5 |
向文国,蔡宁生;PFBC-CC燃气轮机系统动态特性实时混合仿真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9年05期 |
6 |
苏晓鹭;自整定-多模态智能控制器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7 |
郝晓枫,戴焕云,徐军;车辆主动悬挂的μ鲁棒控制设计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8 |
时斌;面向复杂对象仿真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
9 |
焦勇;;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特性仿真实验研究[J];船电技术;2011年03期 |
10 |
顾毅康,胡育文;电磁式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的MATLAB/PSB建模[J];航空学报;2002年06期 |
11 |
潘仲明;汽车辅助车闸的自适应控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2 |
崔国民,关欣,王静,李美玲,蔡祖恢;混合仿真微型燃气轮机三联供系统[J];热力透平;2004年03期 |
13 |
纪锋;付立军;陈海建;吕昊;;基于EMTDC-Simulink的综合电力系统混合仿真[J];船电技术;2008年01期 |
14 |
刘晓松;;电力系统应用的仿真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0年36期 |
15 |
王忠敏;王江敏;杜冠军;张绍辉;;电力系统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接口技术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6 |
黄国平;;DJS—622机在实时混合仿真中的应用技术[J];航空兵器;1984年04期 |
17 |
冯金芝,喻凡,李君;基于混合仿真技术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J];汽车工程;2004年02期 |
18 |
凌明清;付林佳;仇原鹰;邵明礼;;基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动力学等效实验[J];机械;2006年01期 |
19 |
胥埴伦;于庆广;;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和机电暂态混合仿真研究[J];电气技术;2007年07期 |
20 |
施全;张清;石晓辉;郭栋;;基于实际道路激励谱的摩托车平顺性混合仿真分析[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