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黄寰  
【摘要】: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以自主创新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经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论文在对区域产业结构与自主创新的范畴界定与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阐释了自主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及实现路径,并以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为出发点,对国家“十一五”规划所明确的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综合区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了客观分析,探讨了自主创新对于各区域不同产业的作用机制,并就自主创新长入区域产业的微观基础,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在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区域产业结构的顺向发展过程,也是区域特色经济成长和区域主体功能充分发挥的过程。从顺向发展来看,表现为区域各产业部门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相对均衡、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素质的高效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层次的高度化。而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必然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并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程度、发展潜力和功能定位,实行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区域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优先开发区域要把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重点开发区域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限制开发区域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因此,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产业内容与空间特色内在统一的完整概念。 论文从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其实现路径入手,提出自主创新是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的关键和原动力。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惠英;;以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为契机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导刊;2006年10期
2 黄寰;;论区域差异化现代服务业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9期
3 赵连明;;自主创新进程中产业集群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王燕;;深圳发展之路对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王德禄;;创意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中国高新区;2008年03期
6 吴丽娟;;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吕富彪;;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8 陈艳;;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安徽科技;2011年05期
9 胡宝民;王婷;李子彪;;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9期
10 刘敏;;经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5期
11 曾宪植;;京津经济发展中的合作与互补[J];求知;2010年03期
12 杜国贞;肖广岭;;构建传统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一项对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9期
13 朱美光;;空间知识溢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6期
14 阮锦强;;南京工业大学 加强自主创新 服务地方经济 积极推进产学研工作[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10期
15 罗贞礼;;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发展目标[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6 姚贵宝;王立海;周次林;任增杰;姚远;;地方标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8年03期
17 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西部地区为例(连载四十一)[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1期
18 马金玲;马武松;施勇;;海淀科技园区:凝心聚力 高标准打造全球创新中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抉择与启动[J];中国科技产业;2009年08期
19 黄淑瑛;;品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莆田市涵江区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0 徐晓创;胡建华;;复旦大学: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产学研联盟实施[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颜加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才喜;;关于地勘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关恒;;六枝布依族区域经济发展初探[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林丽伟;;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7 物流所;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录青;;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10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2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方春阳;水电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9 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勇;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静;基于自主创新下的合芜蚌人才队伍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3 谢先彪;企业集群的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胡海净;“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朱珊珊;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基础建设[D];暨南大学;2007年
6 梁志刚;论中关村的自主创新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向建平;五强溪库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赵富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马桂娟;产业集群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安徽记者 黄勇;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合肥举行[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通讯员 曹霞 张金萍 本报记者 罗冰;科技亦庄引领国际高端产业新城[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赖名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张志祥 郭东福 陈瑞珠 罗蓉芳;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N];闽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孟山 通讯员 王思臣;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N];洛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涂序波 实习生 杨瑜;抓住“旅游二次创业”契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汪亚萍;大港天然气拉动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张静;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N];金融时报;2008年
9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 胡少维;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分析(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记者 屈广臣 徐永升;赤峰搭上区域经济发展快车[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