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龚子端,童晋,张勇为,吕玉华,纳海燕;PEG对甘薯愈伤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2005年01期 |
2 |
朱宝成,王俊刚,李庆余;甘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调节及原生质体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3 |
姚敦义;张慧娟;;甘薯块根和叶片的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年04期 |
4 |
辛淑英;张祖珍;;甘薯外植体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7年01期 |
5 |
王兰兰;张立军;陈贵;;甘薯愈伤组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6 |
龚一富,高峰;甘薯愈伤组织诱导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7 |
崔红,王伟,陈亮,沈明山,陈睦传;甘薯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比较[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8 |
薛启汉;甘薯子叶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分化[J];江苏农业学报;1987年03期 |
9 |
路茜玉;;甘薯贮藏的生理基础[J];科学大众(中学版);1962年10期 |
10 |
裘昭峯;;甘薯块根的形成[J];生物学通报;1960年07期 |
11 |
路茜玉;;甘薯貯藏生理概述[J];生物学通报;1962年05期 |
12 |
龚子端,童晋,吕玉华,纳海燕;PEG胁迫对甘薯不同器官的愈伤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3 |
谈锋,李坤培,兰利琼,张启堂;甘薯体细胞胚的发生和植株再生[J];作物学报;1993年04期 |
14 |
朱宝成,王俊刚,李庆余;Ti质粒对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转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5 |
张宝红,丰嵘;甘薯体细胞胚发生和人工种子的制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16 |
袭昭峯;;甘薯育苗的生物学基础[J];生物学通报;1960年04期 |
17 |
陈克贵,张义正;甘薯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及其生长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3期 |
18 |
袁红霞;王金虎;陈德燕;;传统中药何首乌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年03期 |
19 |
许明宇;鲁西地区甘薯卷叶虫发生和防治简报[J];昆虫知识;1957年04期 |
20 |
何孙基;浙江甘薯小龟甲的生活习性与防治[J];昆虫知识;195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