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发展,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约25%死于职业病。每年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NP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现职业病人数,我国均居世界首位。因此,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并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已势在必行。
90年代初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通过其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series)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series)导入了系统管理方法。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对OHSMS进行了尝试。各工业化国家均开始了本国或本地区OHSMS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作为考核企业的标准,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迅速发展,OHSAS18000已成为被广泛采纳的、最具权威性的标准。
我国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建立与实施OHSMS是对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充分体现和升华。我国的OHSMS的建立和实施刚刚起步,虽然很多企业对建立和实施OHSMS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不少单位在OHSMS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和困惑。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索OHSMS中三个核心要素如何进行规范化运行问题:①培训、意识和能力:参考已有的文献和OHSMS标准,首先,编制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