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

宓丹  
【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银行资产占了整个金融资产90%以上,银行中介的重要作用和银行资产的绝对比重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金融改革迅速推进,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2006年底我国正式履行WTO承诺,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提高监管有效性,增强我国银行竞争力,实现银行业整体的稳健运行,是当前我国政府和金融界都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银行监管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职能,银行监管的成本问题不容忽视,提高有效性必须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着手。但是,在现实监管体制中,政府和监管当局对监管有效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注重效果,而监管效率,即监管成本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国内学术界对银行监管成本进行系统研究的也不多,对我国银行监管成本进行模型评估的更少。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对银行监管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银行监管何谓有效?有效性的实现机制如何?现行我国银行监管的成本、收益怎样?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正是本文努力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监管成本系统引入监管有效性的考量中,并尝试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作了定量分析,不仅为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有利于丰富银行监管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对于促进我国银行监管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包括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银行监管的宏观基础、微观基础和法学基础,并在阐述必要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基础上,从成本——收益角度提出了有效性的概念。第三章是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理论概述,分别从收益(包括:目标与目标实现)、成本两个方面,对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第四章是银行监管的目标体系与实现机制,提出了监管目标体系论观点,重点分析了银行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构成和关系,并对目标实现机制和实现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五章是银行监管的成本与CBA分析,研究丁银行监管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将监管收益与成本结合,探讨了监管的均衡问题。第六章是银行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分析,主要对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第七章是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评价,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的收益,并建立模型估算了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作了概评。第八章为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对策研究,从监管主体约束、被监管主体约束、传导机制和监管环境约束三个方面探讨了制约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从效果和效率两个层面对银行监管有效性进行定义,并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评价。特别是在国外对银行监管成本理论研究方面,从银行监管成本的分类、计算方法和实证估算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总结。(2)创新地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对银行监管目标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银行监管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终极目标、中介(一般)目标、具体目标,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3)在对银行监管服从成本计算方面作出了改进和优化。运用eviews软件建立的模型,对我国1994年-2004年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进行了估算和分析。(4)深入探讨了限制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三大约束:监管主体约束、被监管主体约束、传导机制和监管环境约束,并从这三个方面对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1)在评价银行监管效果指标体系选择上需要完善。(2)定量分析需要加强。虽然本文初衷并不在于要对银行监管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确计算,但是,要彻底解决银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应用问题,货币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本文对我国银行监管直接成本进行了估算,但是,间接成本的计量没有进行,监管收益也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3)应用研究需要深化。在成本——收益分析如何具体运用于对监管手段或监管政策的选择和取舍方面研究不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耿海斌;;考公务员热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1期
2 陈晓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博弈均衡比较——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视角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8期
3 刘武强;;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关系型融资的成本收益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秦文纲;;学生处分的成本——收益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谢颖;;对逃税行为的经济分析[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尹国君;刘建江;;大学生舞弊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9期
7 张丽;;人力资源强市发展指标体系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4期
8 付哲;;绿色营销与中国服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博弈[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4期
9 曾贵;;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探讨——基于风险、成本和收益分析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7期
10 毕晓光;;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对腐败问题的再思考[J];消费导刊;2009年03期
11 周正,刘平;物流成本初探[J];交通财会;2001年06期
12 阎庆民;金融全球化中央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13 王晓博;;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4期
14 张宁;我国银行监管缺失的完善[J];南方金融;2001年09期
15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赵以邗;;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一致性与差异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06年05期
16 张凯;;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问题探讨[J];西南金融;2007年04期
17 黄旭东;借鉴国际经验 规范我国的银行监督管理[J];经济导刊;1995年03期
18 黄旭东;借鉴国际经验 规范我国的银行监督管理[J];求索;1995年03期
19 李明辉;银行监管模式国际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新金融;2004年03期
20 张文涛,刘运环;当前强化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J];济南金融;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勇;;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吴澎;李荣庆;沈威;;港口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乐峰;李洪艳;;从成本角度谈紧密纺使用[A];“同和杯”2008年全国紧密纺纱技术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东江;;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实践[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侯梦斌;;雷公藤甲素的工业化生产[A];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庆兵;;精密铸造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A];四川省电子学会生产技术专委会先进制造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小辉;王归超;;农村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8 王乃堂;;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叶治刚;;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认识[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董道军;程瑶;;密实系数法及其在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宓丹;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2 汪德江;工程结构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验证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3 董贤圣;银行监管体制比较研究与借鉴[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威;中国银行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丕强;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佘桂荣;银行监管中的市场约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张庆;论德国银行监管体制与结构模式[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张惠;银行监管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明学;部分投保的存款保险制度[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傅英略;激励相容:中国有效银行监管机制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晓红;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2 张阁麟;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吕品;我国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袁野;转轨时期我国银行监管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胡旭;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靳俐;银行监管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7 郭翠荣;我国银行监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8 梅靖;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丁为论;网络银行监管国际惯例的国内法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宝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聂伟柱;巴塞尔协议Ⅲ汉化:筑基“十二五”银行监管[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江海生 通讯员 刘波;政府要为银行监管创造良好环境[N];金融时报;2004年
3 记者 严婷;G20酝酿银行监管“双轨制”[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记者 赵红梅;银监会成立银行监管四部 推动邮政储蓄银行组建[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臧耀红;加强银行监管 确保金融安全[N];菏泽日报;2005年
6 记者 傅春荣;银监会成立银行监管四部[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宿州监管分局 张天鹏;浅谈银行业创新对银行监管的影响[N];安徽经济报;2004年
8 钮文新;银行监管过度也是错[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记者 李卫玲;银行监管:走向国际化[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实习生 但有为 记者  禹刚;蔡鄂生:银监会正在筹建监管四部[N];上海证券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