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气候区居民热适应行为及热舒适区研究

金振星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热舒适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识别过程,静态和动态热舒适的理论、动态环境下热舒适性研究现状以及热舒适巨分析数据库等方面对国内外热舒适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热应激与热感觉等基本概念、人体对环境的生理心理行为应激的过程、人体热平衡模型、人体热反应模型和人体热舒适适应理论等方面对动态环境下热舒适适应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根据动态热舒适适应理论,介绍了本文开展现场环境监测的内容、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现场调查的实施与质量控制、调查后数据处理与检验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在重庆、武汉、成都、福州、广州、昆明、沈阳、哈尔滨和西安等九个典型城市开展居民热舒适现场调查工作,共计获得我国五个建筑气候区热舒适现场调查个案18513份,单项问题的有效个案都达到97.8%以上,各城市每月个案基本都在128份以上,调查获得的各城市室内、室外环境有效覆盖了了各城市建筑室内外环境范围。各城市热湿感觉在可接受范围的占75.7%,说明总体上我国这九个城市当前住宅热湿环境的可接受度较高,热湿环境状况较好。 采用巨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居民的开窗习惯和通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吹风感和期望风速的分布特征,发现了我国各地住宅室内的通风适应模式。我国居民开窗频率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在各季节都有很强的通风愿望且经常开窗是一种常态。上午的开窗率通常都是最高的,晚上的开窗率受季节影响,且夏热冬冷地区各时间段的开窗率温和地区的夏热冬暖地区的北方寒冷地区的。从室内通风的效果来看,无论是从全年整体还是单月来看,各城市室内风速都主要是以0.1m/s或0.2m/s为主;风速受到季节的影响明显,0.8m/s的风速基本出现在室外气温高的月份。昆明室内月平均风速小于0.1m/s,哈尔滨和西安基本上都小于0.2m/s,夏热冬冷地区小于0.4m/s,福州小于0.7m/s和广州小于1.2m/s;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室内月平均风速整体上都呈倒“V”型分布,但前者的要比后者的大。 对全国居民的衣着热阻模式和衣着热阻对热感觉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了我国各地居民衣着热阻适应调节的模式。北方地区城市和武汉居民衣着热阻主要受室外温度的影响,其余南方地区城市主要受到室内温度的影响。重庆、成都和福州等地居民衣着热阻对温度的敏感性达0.06 clo/oC,广州和昆明对温度的敏感性较低(0.02~0.03 clo/oC)且个体差异也小,寒冷地区居民衣着热阻对温度的敏感性低但个体差异大,因而衣着热阻对广州和昆明地区居民热舒适调节能力有限,但是是其余城市居民热舒适适应调节的主要手段。重庆、武汉、成都、福州和昆明五个城市整体趋势上都符合衣着热阻越大热感觉越大的规律,表明衣着热阻是这几个城市居民热感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相邻热感觉对应的平均衣着热阻之间差异不明显。居民期望衣着热阻对室内温度的敏感性呈现,重庆和成都福州武汉昆明广州。此外,重庆、武汉、成都、福州和广州等地在大于约30.0oC时,期望衣着热阻基本稳定在0.27clo,这表明居民正式仪态下衣着热阻的可调节性接近为零。 最后由于我国居民日常室内热舒适适应行为以室内通风和衣着热阻调节为主要手段,而衣着热阻调节不是欧美日常热舒适适应调节手段,通过对获得的舒适方程和可接受区带宽的比较,发现De Dear等人和Humphreys等人非空调采暖热舒适区构建方法不适用于我国。因而本文根据我国自由运行建筑中居民日常热舒适适应调节特点,提出了我国住宅非采暖空调建筑热舒适区的构建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守宪,廖耀发;考虑热阻影响后的卡诺循环[J];工科物理;1994年01期
2 王辉;王德宏;;半导体激光器焊接的热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3 孙丰瑞,陈文振,陈林根;混合热阻条件下卡诺热机的最佳效率与功率的关系[J];自然杂志;1991年04期
4 严子浚,陈苏煌;三热源泵热循环的最佳泵热率与供热系数间的关系[J];科学通报;1987年16期
5 查振祥;熵变和周期固定时放热是定压过程的二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优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6 陈丽璇;熵变和周期固定时二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优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7 裴清清;李芳艳;林泉来;;辐射损失对采暖室内计算温度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严子浚,陈金灿;三热源热泵的最优性能[J];应用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9 ;工科物理教材应有特点的探讨[J];工科物理;1996年02期
10 陈天择;一类内可逆制冷机的最优构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11 严子浚,陈金灿;太阳能热机的最大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2期
12 严子浚;卡诺制冷机的最佳输出率[J];自然杂志;1996年01期
13 陈文振,杨强生,简瑞民;混合热阻条件下正、反卡诺循环的最优性能与面积比[J];自然杂志;1997年04期
14 杨志红;一类卡诺制冷机的最小附加功率[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5 马晓滨;王丹;;寒冷地区外窗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16 解文方;不可逆斯特林制冷机的功率[J];低温与超导;1993年02期
17 解文方;有限传热下斯特林热机的最佳优化关系[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18 田鑫泉,严子浚;吸收式热泵传热面积的优化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9 胡华,严子浚;不可逆卡诺热机的火用损率优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20 杨志红;混合热阻条件下不可逆斯特林制冷机的基本优化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劲梅;连之伟;原永杰;;上海教室冬、夏热舒适实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世刚;连之伟;;Fanger热舒适理论的应用问题探讨[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察;夏国峰;秦飞;;TO252-5L(B)的热性能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诸明杰;;用动态情况分析商场冬季热舒适性空调参数[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5 李莉;陶求华;;办公建筑室内设定参数的PMV-PPD分析与空调能耗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6 李超;马可乐;;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和发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7 王永康;吴桂莲;;浅析新型墙体EPS外保温饰面材料及其施工[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佘乃东;蔡文仁;龚艳兵;;铝基覆铜板用铝板及其表面处理[A];第十二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振星;不同气候区居民热适应行为及热舒适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殷维;建筑自然通风利用率预测与节能评估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寇志海;蒸发薄液膜及新型微槽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霞;室内计算参数对民用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2 兰茜;成都火车北站候车厅夏季热舒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沈酬;农村自然通风住宅室内热舒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谢莹莹;嘉峪关火车站夏季热环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雷丹妮;服装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曹双俊;新型重力热管换热器性能实验及数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谭青;夏季教室通风速率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刘苑佼;湘北村镇住宅长期热环境性能评价指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梁玉红;新风溶液除湿与辐射吊顶空调系统典型工况实测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10 谢勐吉;微系统中相关电子装备的散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