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动态网格计算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

杨浩澜  
【摘要】:网格计算工作流能为现代企业的业务重组、业务跨区域和跨行业的执行带来有效的支持。而网格计算环境的动态性、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为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本论文将详细分析和研究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网格计算环境下的动态性问题。并针对网格动态工作流从建模到执行的体系结构和网格计算环境动态变化的特性,对目前网格动态工作流技术的若干核心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网格动态工作流元模型的逻辑与语义不清。目前大部分文献在工作流元模型动态支持的元素基础上,引入了引起逻辑和语义含混的重做和循环等元素,致使工作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逻辑层次和语义层次的交叉重叠,混淆了机器的自动处理和人工参与的决策过程,导致工作流总体执行路径的错误。 (2)网格计算工作流模型对动态性支持不足,缺乏针对网格丰富的动态资源充分利用的工作流调度策略。目前的网格计算工作流系统不能充分体现网格计算环境的动态性,在运行过程中,一旦环境改变,工作流模型就很难根据动态信息进行有效的拓展。随着网格应用的深化,对于某些关联应用,工作流的模型执行过程又缺乏优化。与模型相应的调度算法不能充分发挥网格计算工作流优势而对网格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空闲和浪费。 (3)缺乏网格计算工作流中数据流的拥塞控制策略。网格计算工作流实例研究中,控制流的研究较多,而数据流方面的研究文献非常少。特别是针对密集型数据流的传送调度策略研究较少。而数据流的传送在动态变化的网格计算环境下,因其各使用域的网络环境异构,服务质量的差异和使用竞争等特性,数据流传送不能简单依赖网络底层的传输控制策略,而传送的稳定性和高吞吐量又直接关系到工作流的执行效率和能否顺利执行。数据流传送速率,链路带宽和接收性能等如果不匹配,很容易造成拥塞,缓冲区溢出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工作流任务执行的失败。 (4)缺乏对全局网格计算工作流执行路径的规划和预期。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获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 (1)结合实际参与的“智能公交系统中网格动态工作流研究”项目,对网格计算工作流重新进行了定义,把工作流逻辑和工作流语义两个核心概念区别开。同时分析了网格计算环境下工作流动态适应性的情况,修正相关文献中的不恰当之处,研究了适合网格动态工作流建模的元模型,并引用了黑盒模型来处理模型定义阶段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支持动态工作流模型的正确分解规则,重点对智能公交系统ITS的网格计算工作流元模型的动态适应性做了研究,并提供了针对以上分解规则的检验算法。 (2)在研究Petri网和WF-ne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支持网格动态变化的动态适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DFP-net,实验证明它具有可行性,比WF-net等静态建模方法更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网格计算环境;随后在DFP-net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网格计算工作流的动态适应性调度算法DFSA,试验结果说明,它除了能提高工作流执行中对动态变化的适应性外,还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格服务资源,具备较好的整体执行性能。 (3)引入主动队列管理AQM技术来处理网格计算中密集型工作数据流的动态调度,以避免拥塞。在分析研究AQM经典算法RED,FEM基础之上,把模糊数学方法与主动队列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网格工作流层面上提出了工作流中数据密集型任务的数据流拥塞的控制调度算法,即基于模糊控制的数据流调度算法DFSFA。该算法主要考察链路和节点性能,并引入价格机制来衡量网格计算环境数据流传送状况并调节发送端的发送速率,来控制网格计算工作流节点队列到较小的稳定值水平,有效地避免拥塞状况的发生,提供数据流的稳定传送性能,以适应网络和网格服务节点的动态变化。 (4)分析了网格计算工作流动态执行路径规划的重要性,提出把蚁群优化理论用于工作流执行路径的动态规划而设计了算法DGWFF,即基于蚁群优化元启发式架构的动态网格计算工作流规划算法。该算法重点考虑网格服务,节点性能,网络状况等动态变化因素,为工作流的服务绑定,执行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实验结果说明DGWFF规划的路径是有效的,能为网格动态工作流的执行提供较好的依据和路径,并能带来较好的执行效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季一木;王汝传;王海艳;;网格中间件体系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01期
2 于锋;丁香乾;;基于网格构建企业应用集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12期
3 万伟;薛勇;白林燕;卫薇;光洁;;RSIN-网格支持下的遥感信息服务平台及其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04期
4 祁正华;任勋益;王汝传;;大规模电力网格体系结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姚磊;戴冠中;张慧翔;任帅;;QoS约束下基于双向分层的网格工作流调度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9年09期
6 桂小林,钱德沛;基于Internet的网格计算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0期
7 王铮,吴兵;GridGIS——基于网格计算的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3年04期
8 刘永进,王旭辉;从WWW到GGG时代—第三代Internet应用[J];邯郸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9 汤宏斌,陶洋;下一代Internet技术——网格计算[J];通信技术;2003年11期
10 郑玮;;网格不是买的[J];每周电脑报;2003年04期
11 刘梅;;2003,网格年[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48期
12 史士英,刘法胜,刘兰风;网格计算与安全策略[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3 董德民;网格技术给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带来的挑战[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14 叶小岭;张颖超;高连军;;网格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3期
15 ;未来冲击波 网格数据库[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年11期
16 丁亮;;网格技术的探讨[J];网络与信息;2008年12期
17 韩光法,王汝传,徐小龙;网格计算环境下基于移动代理资源管理模型的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03年05期
18 李秀焕 ,刘怀亮 ,刘怀春;网格计算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J];今日科技;2003年05期
19 宋丽华,王海涛;中间件技术与网格计算[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11期
20 张曦 ,杨红云 ,夏红霞;网格计算中基于软件架构的自适应性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仁;朱欣焰;龚健雅;;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珍香;;谈网格计算技术[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高礼强;;如何节约企业的IT投资[A];中国信息协会信息主管(CIO)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俊阁;薛丽敏;王晔;;网格计算及应用[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何旭莉;刘素芹;李兴盛;硕珺;;一个石油应用网格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陈述彭;陈秋晓;;网格地图与网格计算[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从远程终端到网格计算”研讨会(2006年8月25日)通知[A];从远程终端到网格计算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俊阁;薛丽敏;王晔;;全球信息栅格GIG中的网格计算技术分析[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冰;王小华;顾国松;;网格技术研发进展综述[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庆奎;那丽春;;一个基于网格的并行Join算法[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浩澜;动态网格计算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任光杰;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阔;网格计算资源与任务的实时监测预报系统[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昂;基于多种视角的工作流挖掘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
5 伍章俊;云工作流服务组合与活动调度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吕国斌;云计算环境下的科学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龙浩;网格语义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郭文彩;面向服务的网格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9 聂作先;广义良构工作流业务过程实例时间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万林;网格GIS下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实现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新;工作流动态构建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旭;面向警务督察的活动模型及工作流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3 贾音;基于工作流的协同信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乔英合;东软软件外包项目管理工作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9年
5 左丽叶;云环境下基于遗传算法的工作流任务调度算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静;基于工作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洪智强;大型广告企业工作流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晨;基于工作流的通信整机调试数字化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强;银行业文档与工作流通用平台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胜;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工作流引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川;院士广东造势网格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孙定;IBM眼中的网格计算与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IT巨头抢滩网格计算[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熊伟;网格计算是否被高估?[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本报记者 徐莉;网格计算引爆许可证变革[N];网络世界;2004年
6 ;网格计算吸引主流支持者[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Michael Miley;网格计算:面向大众的计算技术[N];经济观察报;2004年
8 王普勇;网格计算的发展[N];文汇报;2003年
9 ;如何实现网格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新华社记者 王艳红;加入网格计算寻找非典解药[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