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PDA的制备及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絮凝去除

张鹏  
【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导致了对环境的普遍污染。由于它还具有干扰人类及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能够损害生殖和发育,因此也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激素。这类化学物质的性质很稳定,且在自然界中具有持久性、累积性、难自然降解的特点。当前作为城市水源水的许多江河、湖泊受到PAEs的普遍污染,如果不能将其控制在适当的浓度以下,将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研究去除水体中PAEs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必要。腐殖酸类物质(humic acid,HA)是天然水体中一类重要的有机物,也是天然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也会对人体和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其去除方法、机理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论文首先对常规絮凝法能否有效去除水体中的PAEs类物质进行了大量探讨实验,从而论证了应用絮凝法能够有效去除环境激素PAEs类物质,进而有针对性的合成了高性能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A),并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验证了PDA的性质。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了测定PDA阳离子度和AM单体残留量的新方法。最后将制得的PDA产物应用于处理水体中PAEs类物质和HA,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去除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其去除机理。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絮凝法去除水体中PAEs类物质时,目标物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发现有机絮凝剂PDMDAAC和CPAM对其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使用PDMDAAC时,对DMP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63.8%;使用自制CPAM时,对DMP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97.3%;当PDMDAAC与CPAM复合使用时,其中PDMDAAC为主絮凝剂,CPAM为助凝剂,对DMP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99.8%;PDMDAAC与CPAM对环境激素DEP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9.2%、88.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絮凝过程中对絮凝剂去除效果的影响依次为絮凝剂投加量 pH 搅拌时间沉降时间。 (2)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研究了引发体系、引发剂用量、引发剂质量比、单体配比、油水体积比、体系pH值、EDTA加入量、反应时间、氮气通入时间对特性粘度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条件为:选用引发剂NaHSO_3与K_2S_2O_8为引发体系,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0.03%,其中NaHSO_3与K_2S_2O_8质量比为5:3 ,单体DMDAAC与AM质量比为2:8,油水体积比为1:1.2,体系最佳pH值为8.0,1.0mol/L的EDTA加入量为0.6mL,反应时间为4.0h,通氮时间为40.0min。用红外光谱(FTIR)对自制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热分析表明,产物常温下较稳定,不易发生分解,扫描电镜分析表明,PDA产物的表面结构具有大量相互交叉的蘑菇状结构,表面凸起较多,具有很强的吸附、架桥能力。 (3)利用化学法测定出产物PDA的阳离子度和残留AM单体的含量,再通过对PDA样品进行近红外反射光谱扫描,获得近红外光谱图,对图谱进行分析,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光谱进行降噪处理,采用RBF神经网络的数学转换方法建立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定标模型,建立PDA阳离子度的近红外预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PDA中AM单体残留量的预测模型。 (4)采用强化絮凝法,将自制的PDA用于处理水体中PAEs时,发现去除效果与PDA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搅拌时间、沉降时间、PDA特性粘度等因素有关,而且自制絮凝剂PDA对PAEs类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5)将PDA用于去除水体中HA,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各个影响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取出絮凝后的絮体照片,通过显微镜拍摄絮体照片,采用分形维数法研究絮凝机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琦;许进;;混凝法处理印染废水操作条件的选择[J];盐城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郭玲香,郭世全,胡明星,欧泽深;新型阳离子絮凝剂在煤泥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王红宇,刘宏远,孟军,栾兆坤;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腐蚀特性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李兰青子;邓宇;冯建敏;;用花椒残渣微波制备絮凝剂的初步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6年01期
5 李海燕;徐国想;曹静雅;王园;;关于3种典型絮凝剂去除水中浊度性能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夏淑梅;李凯峰;温青;邓春良;;粉煤灰基絮凝剂PAFSi的制备[J];应用科技;2007年06期
7 刘臻;;粉煤灰制取絮凝剂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6期
8 徐国想;陈文宾;许兴友;;关于3种典型絮凝剂去除水中COD性能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刘臻;朱晓丽;;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年06期
10 石健;毕大冬;张跃;;不同pH值条件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效果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1 冯汉峰;杨冬;;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深圳海上运动基地中的研究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0年11期
12 徐晖;;自动配制和添加絮凝剂装置的研制[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2期
13 施仲生;;高分子絮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14 刘长星;;钻井污泥脱水试验[J];流体机械;1995年11期
15 周世辉!100084,师绍琪!100084,蒋展鹏!100084,管运涛!100084,尤作亮!100084;城市生活污水强化一级处理中絮凝剂的选择研究[J];给水排水;1999年11期
16 李军平,刘有智,员汝胜;超细硫酸钡颗粒的絮凝沉降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年06期
17 张永奎;周礼;董丹;陈晓;姚英杰;;微生物絮凝剂评价体系实验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7年02期
18 田珊珊;严新平;;絮凝剂配方优化实验[J];船海工程;2007年03期
19 孙境蔚;;离子交换法制备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J];能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20 刘晓艳;刘全校;曹国荣;许文才;;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启宏;闻景超;;絮凝剂对冷轧乳化液的影响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2 王曙光;高宝玉;岳钦艳;李剑;冯贵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郑怀礼;马江雅;卢伟;范伟;孙永军;关庆庆;冯力;;新型复合聚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许士洪;彭长琪;上官文峰;;用粉煤灰制备聚氯硫酸铝铁及其絮凝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何凤云;;白水絮凝剂的选择与应用[A];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6 衣守志;苏继成;石淑兰;贾青竹;杨金泉;李学明;;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用于造纸废水处理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操卫平;冯玉军;向波;;聚硅酸铝铁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胡筱敏;邓述波;罗茜;;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秦泽农;成崇远;刘足票;谢世久;李子存;宋世远;;润滑油絮凝更生新工艺[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崔成武;纪树兰;任海燕;高景峰;;絮凝-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青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PDA的制备及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絮凝去除[D];重庆大学;2011年
2 纪婧;絮凝剂对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湛雪辉;微生物絮凝剂MBFXH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魏在山;新型高效气浮絮凝剂及设备的开发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5 郑怀礼;聚铁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史玉琳;pH响应均三嗪淀粉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杜英英;超支化聚合物的改性及其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曹亚峰;反相乳液中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郭立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对纤维素和木粉的溶解性能及其在高分子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曹文仲;淀粉接枝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元霞;絮凝剂与离子交换树脂复合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大连铁道学院;2003年
2 刘岩;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絮凝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曾璞;高效除磷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潘素娟;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石璐;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昝继清;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兰建霜;硅基金属盐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庞新宇;絮凝剂制备及其自动添加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平;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絮凝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10 赵书平;水溶性高分子在环境水相中若干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范雪松;千业环保双机絮凝剂项目一期工程完工[N];自贡日报;2011年
2 镡诘;真溶性有机物絮凝剂研制成功[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记者 李宏乾;水处理技术终于实现“绿化”化[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刘广学;投加PAM絮凝剂:钼矿尾水沉降大大加快[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李斌;淀粉基高分子絮凝剂环保价廉[N];中国化工报;2005年
6 朱爱华 孙继盛;大连石化找到絮凝剂降耗新方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张颖;PDA瞄上电信市场[N];中国信息报;2001年
8 明略市场策划(上海)有限公司;PDA:功能齐全不敌功能专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9 杨惠英;大地保险应用PDA提速现场定损[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段沁萍;无线上网PDA[N];通信产业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