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

徐本鑫  
【摘要】: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划分细碎、林地资源浪费严重、森林生态依然脆弱。要解决集体林地资源利用低效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解决制约集体林发展的因素。集体林权流转是实现集体森林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保障和实现林农权益的客观要求。如何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使森林资源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是摆在党和国家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置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从厘定集体林权流转的具体内涵着手,在考察集体林权流转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分析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实践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制度原因,最后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林权流转制度的立法经验,创新设计出促进和规范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的一些具体制度。 全文由绪论、结语和五章正文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两型社会”建设对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时代要求。该部分首先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科学内涵,然后分析了集体林权流转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最后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与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关系。基本观点有:“两型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在国内资源环境状况堪忧与国际资源环境战略挑战的双重压力下做出的战略选择,其整体目标或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培育“两型理念”、创新“两型技术”和构建“两型制度”等三个方面;集体林权流转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集体林权流转是指集体森林资源的权属变动,狭义的集体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森林资源物权,依法转移给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集体林权流转的法律属性为森林资源物权变动;自然资源物权理论和环境资源价值理论能够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两型社会”建设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动力支持,完善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三部分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现状评析。该部分首先对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进行了历史考察,然后对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梳理,最后对集体林权流转实践的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观点有:政策推动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发展的直接动力;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是提升林业生产力和林地利用率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没有一部关于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专门性的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层级较低的现实不利于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有序进行;地方性立法对于林权流转中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没有涉及,各地之间的法规差异易于产生区际冲突;集体林权流转实践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正面临着“不愿意流转、不方便流转和不规范流转”的三重困境;立法价值取向偏差、部分立法内容冲突、法律规制体系残缺、流转监管制度缺陷等因素造成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激励性、服务性和规范性不够是导致集体林权流转困境产生的制度原因。 第四部分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取向。该部分在对法律价值与体系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涵义、价值关系和价值属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思考。主要观点有: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在调整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关系时所呈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或者效用;作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主体的人既是具体的人,也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这种“人”,不是个别人,而是人类的全体,既包括当代人,也包括未来世代的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客体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本身,即调整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人与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发生主客体关系,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价值产生的条件;主观性与客观性;目的性与工具性、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价值的基本属性、从目标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基础性价值三个层次来考量,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追求应是包括生态和谐、生态效率和生态安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第五部分是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立法模式。该部分在对立法模式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管理性立法与促进型立法两种立法模式的联系与区别,并指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应该实现由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的模式变革。主要观点有:立法模式主要是解决与国家立法有关的方式问题,具有历史性、发展性与可选择性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立法模式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以立法目的为标准,可以将立法模式分为管理型立法与促进型立法;促进型立法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型立法而言的,它是一种不同于管理型立法,又与管理型立法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新型立法模式,主要是为促进某项事业发展或某种社会秩序形成提供制度保障;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具有典型的管理型立法模式的特征;管理型立法的制度设计对林权流转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集体林权的权能残缺,阻碍了集体林权的顺畅流转,还易于造成立法与执法的脱节和司法权威的丧失;借鉴国外林权流转立法经验,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立法需要重构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积极促进立法模式从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的转变。 第六部分是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的制度设计。该部分从集体林权流转的制度前提、基本制度和配套制度三个方面分三节论述。主要观点是:集体林地权属制度是集体林权流转的制度前提;针对当前多主体争夺集体林地所有权行使代表身份,一块林地上的多种使用权关系不清,集体林地使用权与行政管理权冲突等林地权属问题,需要制定专项立法,增强集体林地权属立法的科学性,廓清权属体系,保障集体林地资源的多功能使用,明晰生态产权,促进林地经济与生态的产权和谐;针对集体林权流转不规范的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集体林权流转主体、完善集体林权流转方式、扩大集体林权流转范围、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程序;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的配套制度予以支持,其中,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度、林权流转价格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需要重点研究与完善的内容。 结语部分以“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完善”为题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J];华章;2011年18期
2 李建平;;论房屋产权流转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1年15期
3 郑淑琴;;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4 李晓浩;钟传宇;;积极创新交易体制 有效预防林业腐败——对江西省开展林权配套改革构筑防治腐败屏障的调研[J];中国监察;2011年16期
5 ;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应“流转”起来[J];中国人大;2011年13期
6 张建;;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理学基础[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恩厚;李金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3期
8 ;争当时代先锋 促进科学发展——贵阳市林业绿化局党建工作纪实[J];贵阳文史;2011年04期
9 ;新政[J];今日重庆;2011年08期
10 余华;张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实证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1 李勇;;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与对策[J];攀登;2011年03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浅析我国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制度之完善[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林璐;;浅析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制保障——以福建林权制度改革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周训芳;;农民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获得的林权及其物权法保障[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时旭东;;对林权制度改革促进铜鼓社会稳定的分析探讨[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万婧;;集体林权改革的环境法考察[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余凌帆;;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制度政策探析[A];四川省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8 黄国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要做到三规范[A];广西档案2010年第3期(总第99期)[C];2010年
9 邓海碧;;关注民生 服务人民——黔西南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初探[A];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A];新形势下林业机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本鑫;“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戴芳;工业化进程对林权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扬;差序的法律——林权制度的历史实践[D];上海大学;2010年
4 张菡冰;集体林权资本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祖军;福建集体林权流转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丽媛;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冬梅;物权法视野下的林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斌;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仲维维;黑龙江省国有林权改革效果评价及配套政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娟;我国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曲临凡;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3 彭凤琴;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新军;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媛;林农权益保护视角下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冬勤;现实条件下林权流转的制度设计[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陈远树;我国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吴炜;集体林权改革的实践逻辑[D];山东大学;2010年
9 邵珊珊;集体林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罗静;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山;木凯淖尔镇多举措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2 农牧局;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N];果洛报;2010年
3 王芝莲 咸富强;卓尼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0年
4 市林业局局长 丁向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强化“八种意识”[N];临汾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刘京健;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N];临汾日报;2010年
6 市林改办;完善我市林权抵押制度[N];韶关日报;2010年
7 记者 苏洪峰 实习生 张杏红;我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N];新乡日报;2010年
8 记者 苏洪峰 实习生 张杏红;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视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N];新乡日报;2010年
9 记者 马钰良;临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农增收[N];张掖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建生;我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N];长治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