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快速光纤Bragg光栅解调技术研究

崔海军  
【摘要】:光纤光栅是一种刻蚀于光导纤维上的一种无源光子器件,其纤芯折射率沿轴向呈周期性变化。光纤光栅不仅具有光纤的优点,还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波长敏感元件,对不同环境参量(温度、压力和应变)具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也可以将多个光纤光栅串在一起组成光纤光栅阵列,同时光栅阵列可以与时分、波分、空分复用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传感。由于多数传统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体积较大(如光谱仪法),价格昂贵等,应用于工业实践不太现实。因此,对如何实现高精度、快速、低成本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成为光栅传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采用虚拟仪器技术,通过比较分析常见的光纤Bragg光栅传感系统的解调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非平衡M-Z干涉仪正交信号处理法的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解调方案,并用悬臂梁拉伸光栅,验证该解调方法应用于动态应变传感的可行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①通过耦合模式理论(coupled-mode theory, CMT)建立光纤FBG的传感的理论模型,得到光纤FBG的光谱特性曲线;阐述了光纤FBG的温度、应变传感理论,详细分析了FBG在传感应用中的常用解调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FBG中心波长偏移与温度、应变变化的线性关系。 ②阐述正交延迟采样的基本原理,并用LabVIEW程序进行仿真,验证正交延迟采样与正交信号处理法的可行性。 ③构建了的基于M-Z干涉仪的正交信号处理法的光纤Bragg光栅应变解调系统,使用相位补偿和相位展开算法实现对波长偏移量的解调,并利用悬臂梁拉伸光纤Bragg光栅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用于动态应变传感的可行性。通过总结对比光纤FBG传感的动态解调方案,论证了该正交延迟采样方案的优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振东;万峰;赵玉春;范世福;;光纤光度分析仪设计的有关问题[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0年03期
2 李殿军;李世明;孟范江;;光纤端面的断裂机理及制备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11期
3 陈荣;周川钊;谢树森;黄俊民;周道庆;;拔牙用激光穴位麻醉机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0年02期
4 王铁岭;安莹;;立靶精度测量方法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1996年02期
5 齐峰;雷沅忠;王秋良;余运佳;;低温环境下超导体微位移测量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6年01期
6 赵新彦;陈陶;丁志雄;;光纤端面参数自动化测量系统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9年04期
7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1期
8 赵翔宇;吴建新;刘程;高巍;;浅谈网络系统之布线测试[J];现代电视技术;2006年01期
9 顾欣;张晨辉;雒建斌;路新春;;石英光纤端面的化学机械抛光实验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何霞;应伟刚;;光纤保护通道检查与联调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18期
11 刁永言;;平面衍射光栅的能量分布[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75年06期
12 蔡润清;;绝对零位光栅参数的确定和编码的技术指标[J];应用光学;1990年06期
13 杨先辉,张秋华,孙圣和;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光纤光栅参数重构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14 于常青,刘杰,李家泽;光学多通道分析仪的分辨率分析[J];光学技术;2001年02期
15 牛文学,梁艺军,姜宇,覃喜庆;光纤端面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J];应用科技;2002年03期
16 牛永昌,饶云江,胡爱姿,陈爱军,高庆,马任飞;长周期光纤光栅带宽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2期
17 谢红,曹向群;光谱法测试计量光栅参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1年05期
18 蒋月娟;一种快速分光光度计光栅参数的选择[J];光学仪器;1999年06期
19 梁忠诚,明海,孙晓红,吴云霞,谢建平;用GRIN透镜斐索干涉仪检测光纤端面的质量[J];中国激光;2001年03期
20 刘娜,张红霞,张以谟,井文才,李朝辉,周革;微面形貌光电观测系统的光学结构[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颜艳;赵建林;邸江磊;王倩;;反射型体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度测量[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蔡伟建;刘西琳;;莫尔条纹技术测量相位物体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分析[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夏荣民;寿文德;张美敦;;光纤端面法测声场[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贾大功;赵振;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基于ARM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牛永昌;饶云江;胡爱姿;陈爱军;高庆;马任飞;;长周期光纤光栅带宽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叶燕;张恒;陈林森;;耦合波方法分析平面镀膜光栅的0级窄带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赵纪鸿;;军用光纤连接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尹强;郭菲;郑海广;;光纤法飞片测速及应用[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钱生梅;庄卫星;沈一春;;有效控制单模光纤接续损耗的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领红;;一种可用于军事领域上的压力光纤传感器[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石铭;衍射度量术在光栅形貌测量与小阶梯光栅制作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2 易迎彦;反射型体光栅特性研究及在频谱合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韩建;全息光栅曝光光学系统优化及光栅掩模参数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吴华明;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姗姗;微纳光纤的反射特性及其光子学器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爱;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胡昌奎;基于纳米金属光栅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熊学辉;平面光栅阵列纳米尺度光子控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凌青;变间距全息光栅记录光路的建模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寇婕婷;衍射光栅效率自动测试仪光学系统设计与测量误差修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飞;大口径光栅拼接装置的结构分析及运动精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孙朋;用于可见光偏振成像的亚波长金属偏振光栅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万勇;过剩光载流子光栅的微观机制及衍射效率的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崔海军;新型快速光纤Bragg光栅解调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韩瑞;旋转光纤/光栅的磁光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郑荟民;基于光栅微位移检测电路系统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尚云博;均匀光纤Bragg光栅慢光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屈丽;光纤Bragg光栅F-P腔色散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曹平;光纤Bragg光栅复用解调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王珅;光纤端面加工质量对其性能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山西 姚贵林 杨留生;有线电视光缆网络的敷设、接续与测试技术[N];电子报;2008年
2 山东 王卫国;光缆熔接技术[N];电子报;2008年
3 3M中国有限公司 吴灿辉 关江;直面FTTH最后100米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EXFO公司 孙学瑞;PON网络测试方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5 吴建新、高巍;光纤布线走向规范[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江苏 史广生;光纤熔接机维护和故障排除[N];电子报;2007年
7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八研究所 陈晓燕;光纤连接器发展现状[N];中国电子报;2000年
8 3M中国有限公司 陈佶;ODN光纤跳线管理新方法[N];通信产业报;2011年
9 董世非;燕山大学研制成功多晶态二氧化锗空芯传能光纤[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