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纳米SiO_2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硬化作用研究

侯鹏坤  
【摘要】: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是配制现代水泥混凝土最常见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减小粉煤灰环境负荷、提高混凝土绿色化程度及性能的重要手段。但材料早期性能发展缓慢是制约粉煤灰混凝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水泥粉煤灰体系早期性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纳米SiO_2可显著提高材料诸多方面性能,特别是材料早期力学性能,因此将其用于对早期性能发展缓慢的水泥粉煤灰体系的改性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纳米SiO_2对提高水泥粉煤灰体系早期强度有一定优势,但其对后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存有一定争议,这主要与对纳米SiO_2在水泥粉煤灰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特别是后期作用的研究较缺乏有关。 为系统分析纳米SiO_2在促进水泥粉煤灰胶凝材料体系早期性能发展方面的作用优势,并厘清其对材料后期性能影响的规律,本文对掺溶胶态纳米SiO_2的水泥粉煤灰体系早期和后期性能发展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纳米SiO_2影响体系性能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探讨了水泥粉煤灰体系的纳米改性方法,以期研究结果对水泥粉煤灰体系的纳米改性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论文首先对掺纳米SiO_2的水泥粉煤灰净浆和砂浆的工作性、凝结硬化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纳米SiO_2显著降低拌合物工作性,但粉煤灰优异的颗粒特性有助于削弱这种不利影响。纳米SiO_2对材料凝结硬化的促进作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掺粉煤灰胶凝材料体系早期性能发展不足的缺陷:掺量为5%的纳米SiO_2显著提高材料凝结硬化、早期抗压强度等性能,且粉煤灰掺量越高,强度提高幅度越大。但水化后期,掺纳米SiO_2的水泥粉煤灰砂浆强度增长缓慢,3个月后砂浆抗压强度与未掺纳米SiO_2试件相等或较低。水泥粉煤灰体系掺入纳米SiO_2后,强度发展受自干燥影响程度加大。 然后,论文在分析纳米SiO_2的火山灰反应特性及其对水泥水化机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水泥粉煤灰体系反应早期和后期水化硬化的影响。化学分析和形貌研究结果显示,纳米SiO_2按一级化学反应模式水化生成凝胶,并提供为水泥水化产物生长的晶核;采用量热精度更高的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并结合水泥溶液离子浓度测试、水化产物形貌分析等手段对纳米SiO_2影响水泥水化的机理的研究显示,纳米SiO_2通过促进水泥水化半透膜破裂和水泥溶解来促进水泥的水化。形貌、孔结构及水泥、粉煤灰反应程度测试结果显示,纳米SiO_2水化产物结构致密,有利于材料早期结构的密实,但这些致密的水化产物与水泥早期加速水化生成的凝胶紧密包裹于未水化水泥、粉煤灰表面,阻碍水泥、粉煤灰进一步水化以及结构进一步密实。纳米SiO_2火山灰反应提供的水化凝胶有利于提高材料早期性能,但火山灰反应对水泥粉煤灰体系中Ca(OH)_2的大量消耗显著降低体系中粉煤灰的合理掺量。 论文最后针对水泥粉煤灰体系纳米SiO_2改性的不足,探讨了该体系的纳米改性方法。通过对材料细度的匹配可更好地发挥纳米SiO_2对水泥粉煤灰体系的积极作用:颗粒相对较粗的纳米SiO_2对砂浆后期强度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小,而纳米SiO_2在较细水泥体系中对孔隙的密实作用更大;实验室化学合成的纳米Ca(OH)_2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改性的研究显示,纳米Ca(OH)_2对体系早期和后期性能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纳米植物炭黑[J];新型炭材料;2011年04期
2 隋岩峰;李伯刚;李子燕;解田;杨丽萍;;复分解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实验研究[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1年04期
3 邓玉明;毛勇;;纳米TiO_2抗菌剂的改性及在抗菌塑料中的应用研究[J];塑料制造;2011年06期
4 ;纳米铝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铝加工;2011年03期
5 于福家;王泽红;韩跃新;;超声波对纳米碳酸钙合成过程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6 曹福;王伟州;;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活性嫩黄废水[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7 王会阳;王伟伟;李承宇;;纳米SiO_2、硅灰石复合填充PA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1年08期
8 王笃政;于娜娜;;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最新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11年04期
9 孔庆池;孔祥银;任志波;;两种不同水解制备法对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徐晓明;王鼎聪;杨刚;王刚;;沥青质胶团可扩散的贯穿性孔道氧化铝载体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7期
11 徐义祥;陈春生;;防酸抗敏显效型牙膏的研制[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1年04期
12 张升友;;新纳米微晶纤维素中试设备在阿尔伯塔投产[J];造纸信息;2011年09期
13 ;国产ABS阻燃树脂对接国际标准[J];中国阻燃;2010年03期
14 ;新隐形材料能屏蔽可见光谱检测[J];硅谷;2011年17期
15 ;新隐形材料能屏蔽可见光谱检测[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4期
16 邓欣;方真;曾虹燕;廖凯波;邹大鹏;;纳米镁铝水滑石热分解机理及其动力学[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0年04期
17 州州;;真情真色彩鲜活一百年——见证“世纪鸿彩K3”耐光纳米颜料墨水的诞生[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5年11期
18 曾宪银;王志强;任月明;;氨基化纳米Fe_3O_4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9 丁寅森;王志;刘健飞;邢国红;史国普;;MnO_2与纳米TiO_2对MF/Al_2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20 徐素鹏;张玉芳;;不同配制方法下剪切增稠液体的性能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平;郑修鹏;李博;冯西桥;;测量微/纳米纤维弹性模量的屈曲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健;赵立涛;程鹏;李华峰;陈国需;;纳米La_2O_3或CeO_2添加对TiO_2-SiO_2润滑添加剂磨擦修复特性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肖旭贤;黄可龙;杨珉;何琼琼;;季铵盐纳米磁粒杀菌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4 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纳米SiO_2改性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徐舒涛;张维萍;李新;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甲醇在一维纳米限域体系扩散动力学的HP ~(129)Xe NM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涛;贺贝贝;江涵;王宁;;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eO_2的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旭;黄瑜;李亮;;聚吡咯纳米回形针的合成与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童曼;杜江坤;鲍建国;袁松虎;;微孔滤膜负载纳米Pd/Fe对五氯酚的降解研究(英文)[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恒权;姚素薇;宋仁峰;唐建军;张卫国;王宏智;李荣先;;光诱导转化法制备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维珏;卞晓锴;陆晓峰;施柳青;林红军;;纳米TiO_2对不同材料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军;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任浩;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汪超;磁场中Ni-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电沉积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葛性波;纳米多孔金属薄膜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D];山东大学;2011年
6 贾鑫;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玮;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张景红;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何典;一维纳米功能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赵立华;纳米尺度光波导及微结构若干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俊杰;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杨微;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杜洁;掺杂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艳明;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氢氧化镍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伟;聚合物/氢化钛制备纳米鳞片与复合涂膜防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宝华;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娇莉;退火方式对生物成像用红色纳米磷光材料性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元清;在球形聚合物刷反应器中制备纳米贵金属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梁莹;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及其与聚苯胺的电化学复合[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姜晨光;微/纳米生物复合纤维的电纺制备及其表征[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孝;今天de纳米[N];中国水运报;2002年
2 沈路涛 李斌;冷静对待纳米热[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3 方正博雅纳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正孝;今天,我们该怎么看待纳米[N];光明日报;2002年
4 曲炜;纳米 离我们有多远[N];光明日报;2002年
5 路涛 李斌;纳米未来不是梦[N];河南日报;2000年
6 北京大学方正博雅纳米技术工程中心李正孝博士;今天,我们该怎么看待纳米?[N];经济日报;2002年
7 马宏;纳米来了[N];科技日报;2000年
8 张晔 通讯员 罗静;别把纳米炒成“科学谎言”[N];科技日报;2004年
9 ;明察秋毫的纳米称应运尔生[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林志文;香港纳米研究有成效[N];人民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