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工业集聚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1992-2012年中国30个省市(排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描述FDI、工业集聚与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FDI、工业集聚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地,将环境污染指标选取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以此为基础利用熵值法计算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来表征环境污染,并利用全局Moran I与局域Moran I指数分析了FDI、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迁。最后,通过对比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说明了引入空间计量的必要性,借助空间滞后双固定模型(SAR)和空间误差双固定模型(SEM)来探索FDI、工业集聚与中国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FDI、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三者的全局Moran I指数走势具有一致性,且环境污染与工业集聚的Moran I指数在时间上相对FDI呈现“滞后性”特征。而局域Moran I指数显示,FDI、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集聚区在省域分布呈现地理变迁特征,即三者的高值和低值集聚区随着时间变化发生了地理转移。通过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本文发现FDI、工业集聚分别与中国环境污染程度之间呈“倒U”型相关关系,即短期内FDI、工业集聚会导致中国环境污染程度加重,但长期内会改善中国环境质量。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对策:促进FDI流向地区和行业结构的均衡化;推动工业集聚加速升级而走精细化发展的工业道路;建立环境治理的区域对话与合作机制等,以此来改善中国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