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框架与GIS技术应用研究

冯子木  
【摘要】:川藏“茶马古道”在前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连接着川西和藏东南地区广袤的土地,既推动川西各民族历史发展和汉藏边贸经济,也促进了人口迁移流动和族群间文化交融互动,其历史价值和影响力十分深远。它不仅是一条功能性的交通线路和移民通道,更是一条丰富的“活态”文化廊道。川藏“茶马古道”不仅作为汉藏民族文化交融重要载体,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促进了沿线不同文化种群的交流,衍生了无数文化遗产,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遍布瑰宝的文化线路。本文在大量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人文、技术等多项因素,以文化线路这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框架基础,对川藏“茶马古道”的的形成历史、线路生成背景和发展、文化线路遗产特性以及构成展开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分析这条文化线路的保护现状以及问题,引入相应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而提出针对整条文化线路的保护框架。首先,对文化线路保护理论的演进了归纳,理解这一保护理论体系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对文化线路经典案例的研究归纳分析,为研究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梳理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界定了川藏“茶马古道”的线路范围。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田野调查,整理和剖析了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遗产特性、遗产构成与分布,对其进行了价值构建。第三,整理了当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不足,梳理了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方式,将其引入到川藏“茶马古道”的保护体系中来,进行了保护系统的设计。最后,在综合理论框架、价值构建、保护技术引入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川藏“茶马古道”保护现状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整体保护框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庾莉萍;;聆听“茶马古道”上历史的回韵[J];农业考古;2005年04期
2 ;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J];农业考古;2006年02期
3 巩建华;梁生安;;茶马古道[J];音乐天地;2007年09期
4 徐荣凯;徐荣旋;;茶马古道[J];民族音乐;2008年S1期
5 许文舟;;糖房村:一个村庄和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J];商业文化;2008年05期
6 木霁弘;;大山大河的文明 南有茶马古道[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7 ;“茶马古道风情展”走进澳门[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8 孙秀丽;甘婷婷;;茶马古道云南境内相关遗存分布图[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9 庄春辉;;茶马古道上的今昔[J];西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10 芮彭年;;爱在茶马古道[J];民族音乐;2011年01期
11 高地;;茶马古道:民族交流的纽带[J];交通与运输;2011年05期
12 姜自荣;;茶马古道[J];黑龙江史志;2013年17期
13 德吉;海燕;;丽江 茶马古道新驿站[J];旅游世界;2014年03期
14 本刊编辑部;付江;何瑛;;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J];青年与社会;2007年09期
15 杨亮才;;茶马古道的故事[J];文化交流;2008年12期
16 陈保亚;;茶马古道:世界屋脊的终极征服——纪念茶马古道徒步考察和命名20周年[J];科学中国人;2010年06期
17 葛玄;;茶马古道[J];词刊;2011年01期
18 陈保亚;孔江平;张猛;杨海潮;汪锋;;超越极限:茶马古道大环绕——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行走和命名20周年纪念考察[J];科学中国人;2011年10期
19 张海翔;;茶马古道[J];科学大观园;2011年17期
20 高峰;;茶马古道你了解吗?[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木基元;;茶马古道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房妍;;云南白族文化映射下的茶马古道景观[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3 赵岚;;“生态文化学”视域下的中国盐文化体系研究——以川盐文化为例[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4 施宋晶;邱晓春;;格致茶艺社自主管理研究与探索[A];“大禹嶺杯”全国少儿茶艺研讨会暨少儿茶艺邀请赛文集[C];2006年
5 齐桂年;;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锅庄及寺庙茶文化[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文璟;李晖;姚兵义;王思琪;张梦夏;杨晓;孟凡涛;;基于茶马古道遗址的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普洱市思茅区为例[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丽华;基于AHP的茶马古道云南段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进;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创作思考[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3 李翔宇;川藏茶马古道沿线聚落与藏族住宅研究(四川藏区)[D];重庆大学;2015年
4 张瑷;川藏茶马古道"大路"(汉地)沿线传统聚落空间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谭晓玲;普洱“茶马古道”生态文化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冯子木;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框架与GIS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罗康蕊;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景观要素分析与保护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阚波;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申遗冷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曼曼;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D];暨南大学;2013年
10 包威;云南茶马古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析茶马古道的历史与文化内涵[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赵闵闻;茶马古道:仍在流动的历史[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伍皓、王研、刘娟;神秘茶马古道,“背包客”在追寻什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冯涛;“茶马古道·走向西藏”国际助学筹款活动启动[N];云南政协报;2007年
5 记者 伍皓 王研 刘娟;对“茶马古道热”的冷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云南茶马古道将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云南省茶马古道保护开发协调委员会成立[N];云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静文;尽快启动茶马古道“申遗”工作[N];雅安日报;2010年
9 ;关于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普洱共识[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谭雅竹;茶马古道:变迁与保护[N];云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