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框架与GIS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川藏“茶马古道”在前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连接着川西和藏东南地区广袤的土地,既推动川西各民族历史发展和汉藏边贸经济,也促进了人口迁移流动和族群间文化交融互动,其历史价值和影响力十分深远。它不仅是一条功能性的交通线路和移民通道,更是一条丰富的“活态”文化廊道。川藏“茶马古道”不仅作为汉藏民族文化交融重要载体,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促进了沿线不同文化种群的交流,衍生了无数文化遗产,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遍布瑰宝的文化线路。本文在大量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人文、技术等多项因素,以文化线路这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框架基础,对川藏“茶马古道”的的形成历史、线路生成背景和发展、文化线路遗产特性以及构成展开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分析这条文化线路的保护现状以及问题,引入相应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而提出针对整条文化线路的保护框架。首先,对文化线路保护理论的演进了归纳,理解这一保护理论体系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对文化线路经典案例的研究归纳分析,为研究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梳理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界定了川藏“茶马古道”的线路范围。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田野调查,整理和剖析了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遗产特性、遗产构成与分布,对其进行了价值构建。第三,整理了当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不足,梳理了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方式,将其引入到川藏“茶马古道”的保护体系中来,进行了保护系统的设计。最后,在综合理论框架、价值构建、保护技术引入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川藏“茶马古道”保护现状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整体保护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