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及启示

朱雯雯  
【摘要】: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所蕴藏的生态智慧对我国传统村落生态保护及当代乡村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人地关系视角,通过对复杂地质地理环境下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其空间营建的生态特征,进一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以及对村落生态营建的启示。以四川省汉源县民主村为例对其生态智慧进行传承应用,以期指导我国传统村落的生态保护及当代乡村的生态营建。(1)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先民生态思想视角分析西南地区村落营建的生态背景,将村落空间营建实践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先民生态思想联系起来,奠定本文研究基础。首先,西南地区“地形、气候、水系”区域分异的生态多样性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奠定了村落营建的基础条件;同时,古代先民万物有灵、生命平等的思想信仰,生态约束、保护自然的禁忌法则,相地择居、有机协同的风水生命意识等生态思想对复杂地理环境下村落空间营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与约束作用。(2)探讨在复杂地质地理环境和先民生态思想共同引导与约束作用下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特征。选取36个涵盖云、贵、川、渝四大地区的传统村落样本,从区域格局、选址环境、平面肌理、街巷形态、民居建筑、生产生活景观等方面调查分析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的生态特征,反映了村民依托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的生态实践智慧。(3)总结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及启示。首先,结合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总结其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智慧;因地制宜的自然适应智慧;自然循环的资源利用与能量转化智慧;相辅相成的“系统-层级”整体协同智慧;“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再者,在综合考量当代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工程技术水平等要素的基础上,从生态基础、生态网络、生态框架、生态技术、生态管理等方面提出其生态智慧对当代村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启示:风水观指导下的自然地理环境调查与评价;自然要素引导空间生长与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系统协同运作;因借自然,实现资源、能量高效转化;伦理道德先行,政策制度保障。(4)以四川省汉源县民主村为例对其生态智慧进行传承应用。从时空演变及历史比较维度,分析民主村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空间格局生态嬗变及其内在变化原因,并在生态智慧指导下提出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保护方法及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生态营建提供指导及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鹏飞;李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共管机制研究[J];乡村科技;2017年06期
2 黄鑫;;旅游背景下“城中村”型传统村落的复兴[J];居业;2017年06期
3 张于;杨宇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J];才智;2016年29期
4 王昌永;;传统村落与乡愁的缓释——关于当前保护传统村落正当性和方法的思考[J];建设科技;2015年11期
5 陈果;张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公共空间作用浅析[J];四川建筑;2015年03期
6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01期
7 钟虹滨;刘姝慧;;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J];住宅科技;2007年09期
8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9 田铂菁;李志民;李立敏;;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研究[J];城市建筑;2019年26期
10 余厚洪;;文化视角下的丽水传统村落与乡土记忆论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11 代富红;刘娟;杨钧月;;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效果与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9年22期
12 刘有于;冯维波;;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农村;2019年06期
13 王雪瑶;潘明率;;京西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中的水适应性研究[J];安徽建筑;2020年01期
14 林文君;方晓;林翠生;;传统村落“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创新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15 胡建华;;解构与重构:鲁西北传统村落生态文化问题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2020年03期
16 刘益曦;王宁;王雅娜;马知遥;;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优化策略研究——以永嘉芙蓉村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3期
17 金乃玲;陈浩;;传统村落民宿建筑的地域性特色[J];城市建筑;2020年13期
18 张沛;李稷;张中华;;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年03期
19 罗晓薇;谢祥财;;我国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研究评述与展望[J];福建热作科技;2020年02期
20 张美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初探[J];西部皮革;202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常喜;何辉;何晓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策略初探——以贺州市钟山县英家街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2 赵之枫;王峥;;“织补理念”引导下的传统村落规划策略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3 刘子翼;;北京新时期传统村落规划策略的若干思考[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4 邱腾菲;;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设计导则初探[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5 李欢;刘灿;谭玲冲;;对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总结与思考[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6 孙瑞;;老龄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的新思路[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7 周静海;牛艺;周阳雪;于海洋;张亚萍;;辽宁省西沟村传统村落风貌特色及保护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8 周阳月;;文化生态学视阈下传统村落复兴动力与路径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9 袁方;王崇烈;魏琛;;北京市传统村落现状更新模式及对策探析[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10 李欢;;“乡愁的滋味”——探讨湖南传统村落的特征与类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11 郭崇慧;李敏谦;曹梦月;;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分析[A];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2 陈阳;柳肃;;崇木凼传统村落的空间解析及保护对策——以文化生态学角度解析传统村落[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3 高明;;传统村落价值特色分析[A];《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C];2017年
14 童坚;;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A];浙江省地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地理名师名校长联盟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5 丁蕾;汪涛;梅耀林;徐宁;;保护与传承——“三维度”视角下的传统村落规划技术探析[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16 张猛;胡梅梅;王喜英;;市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以济宁市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17 张星照;柳肃;;“崇木”文化下传统村落的发展与文化传承——以花瑶崇木凼村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18 赵飞华;蔡云超;俞宸亭;王丽敏;;杭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施建议——以富阳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9 宁暕;朱霞;;“生态恢复”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复兴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20 刘仁憨;朱杰;苏兴田;郭茹芳;;新时代我国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内涵、发展困境与修复策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东;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韦松林;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陆保良;村落共同体的边界变迁与村落转型[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伟;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5 白佩芳;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6 毛靓;生态生产性土地视角下的辽西地区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锋梅;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D];;年
9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1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2 刘渌璐;广府地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3 ;[D];;年
14 夏雷;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15 薛晶天;村落养老价值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6 严俊杰;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7 刘天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农户行为响应及调控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8 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9 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0 何峰;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雯雯;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及启示[D];重庆大学;2019年
2 陈伟煊;基于传承度评价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
3 孙雨瑄;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0年
4 张旭钰;“内生发展”理念主导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5 范畴;基于文化特性的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6 关业培;自组织理论视角下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空间活化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
7 史宏祺;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8 刘婷婷;基于扎根理论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9 刘洋;有机更新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杨力;基因表达视角下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新生[D];重庆大学;2016年
11 何璐琳;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12 刘培珍;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3 韦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14 李焕珍;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心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5 王留青;苏州传统村落分类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16 林莉;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17 苏文;山西和顺北地垴山地村落型传统风貌度假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8 李静疑;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
19 唐懿;浙中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地域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20 薛戴嵘;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D];南京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孙鹏飞;在保护中推动发展 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积极探索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发展之路[N];平顶山日报;2020年
2 记者 李亚云;我市四村落上榜[N];信阳日报;2020年
3 记者 唐庆;我州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N];团结报;2020年
4 记者 宋钧;强力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N];石家庄日报;2020年
5 通讯员 罗志元 杨向军;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历史文化[N];邵阳日报;2020年
6 记者 王齐斌;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N];池州日报;2017年
7 彭科峰;警惕“消失的村落”[N];中国科学报;2012年
8 陈龙腾;省人大调研组来我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题调研[N];团结报;2020年
9 榆林学院教授 郭冰庐;传统窑洞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N];陇东报;2020年
10 乐婷婷;“最美村落”马降龙[N];中国旅游报;2020年
11 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宋新成;我市将对省级以上传统村落挂牌保护[N];洛阳日报;2020年
12 陈峰;探寻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N];宁波日报;2020年
13 首席记者 常凯;发挥优势 统筹结合 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N];鹤壁日报;2020年
14 宛庆丰;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N];团结报;2020年
15 记者 梁佳欣 通讯员 邱磊;我市为12条中国传统村落挂牌[N];江门日报;2020年
16 记者 王臻;我省123个传统村落已全部实施挂牌保护[N];青海日报;2020年
17 全媒体记者 王玉召;我区18个传统村落全部挂牌保护[N];新疆日报(汉);2020年
18 郭芳 傅云潇;全电村落美了上田富了民[N];国家电网报;2019年
19 记者 卢晓兵 张鸿雨;我市7个村落上榜[N];平顶山日报;2019年
20 吴红艳 黎泽群;我州90个村落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N];团结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