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及启示
【摘要】: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所蕴藏的生态智慧对我国传统村落生态保护及当代乡村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人地关系视角,通过对复杂地质地理环境下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其空间营建的生态特征,进一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以及对村落生态营建的启示。以四川省汉源县民主村为例对其生态智慧进行传承应用,以期指导我国传统村落的生态保护及当代乡村的生态营建。(1)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先民生态思想视角分析西南地区村落营建的生态背景,将村落空间营建实践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先民生态思想联系起来,奠定本文研究基础。首先,西南地区“地形、气候、水系”区域分异的生态多样性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奠定了村落营建的基础条件;同时,古代先民万物有灵、生命平等的思想信仰,生态约束、保护自然的禁忌法则,相地择居、有机协同的风水生命意识等生态思想对复杂地理环境下村落空间营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与约束作用。(2)探讨在复杂地质地理环境和先民生态思想共同引导与约束作用下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特征。选取36个涵盖云、贵、川、渝四大地区的传统村落样本,从区域格局、选址环境、平面肌理、街巷形态、民居建筑、生产生活景观等方面调查分析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的生态特征,反映了村民依托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的生态实践智慧。(3)总结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及启示。首先,结合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实践,总结其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智慧;因地制宜的自然适应智慧;自然循环的资源利用与能量转化智慧;相辅相成的“系统-层级”整体协同智慧;“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再者,在综合考量当代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工程技术水平等要素的基础上,从生态基础、生态网络、生态框架、生态技术、生态管理等方面提出其生态智慧对当代村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启示:风水观指导下的自然地理环境调查与评价;自然要素引导空间生长与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系统协同运作;因借自然,实现资源、能量高效转化;伦理道德先行,政策制度保障。(4)以四川省汉源县民主村为例对其生态智慧进行传承应用。从时空演变及历史比较维度,分析民主村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空间格局生态嬗变及其内在变化原因,并在生态智慧指导下提出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保护方法及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生态营建提供指导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