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农村散居自助新建型住宅模块化设计研究
【摘要】:农村发展建设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程度对整体民众素质、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安定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决定要素。目前我国农村住宅建造存在着诸多问题,大部分农村面临自身资源匮乏的局面,这一部分农村的发展需要依靠自我更新的发展模式。陕南地区农村近年来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农民经济状况好转,广泛兴建住宅,由于陕南地区多山区,农村住宅呈现出面大量广、相对分散的总体特征,且主要以村民自建为主。村民自建主要以以前的形式或者以政府公示的图集为参考,虽然自建模式适应性较强,但由于农村产业模式、生活、生产方式等的改变造成住宅功能属性的改变,原有农宅空间形式难以适应当下的需求,并且农村住宅营建缺乏专业设计过程,造成农村住宅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总的来说,陕南地区农村住宅的营建过程和居住品质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近年来,一部分建筑师致力于农村建设中,为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而面对量大面广的农村情况,大部分农村处于自身资源匮乏的局面,建筑师难以面面俱到,各种现状也无法实现每个农宅都能经过建筑师设计,在此情形下,探索一条适用于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建设模式、可持续发展、多样化的农宅设计和营建方式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经济型、适宜技术下快速建设、功能灵活多样的农村住宅是当下农村住宅营建的迫切要求。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针对陕南地区农村散居新建型住宅进行研究,提出以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探索能够形成自我更新可持续发展的陕南地区农村住宅营建适宜模式。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使农民参与到农宅营建过程中,对自己的需求能有及时的反馈,能够满足当下农村居民各类需求的转变,形成丰富多样性的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可复制、可推广、适应性强、灵活可变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的适应陕南地区农村住宅的发展。本文首先对陕南地区农村近年来的变化做了概述,探讨了因产业模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家庭人口构成等原因造成的农村住宅空间属性的转变,总结归纳了陕南农村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农村实地调研走访,论文分别从农宅功能转变要素、农民对农宅营建需求诉求两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影响农村住宅营建的因素,并进行了归纳分析,建立农民对农宅营建关注程度诉求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陕南农村住宅营建发展趋势,总结了农村住宅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引入开放建筑理论对农村住宅进行设计优化,探讨了农村住宅动态发展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第一、二章节的基础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对陕南地区农村发展概况、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农村发展综述、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研究综述、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内及方法等做了相应的梳理。第二章通过对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变化进行行了阐述,明晰了当前陕南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是第三章的内容,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7个农村的实地调研几走访,以针对客体农宅功能空间转变的调研和针对主体农民对农宅营建关注诉求调研两方面为主要调研内容,总结陕南农村住宅营建的多方需求,并探讨了基于调研结果,陕南农村住宅的营建策略方向。第三部分是第四章的内容,根据上文总结归纳陕南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的转变以及农民对住宅的多样性需求,提出了农村住宅营建应遵循的适应性原则、集约化原则、地域性原则、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对农宅各空间尺度进行了研究,对农村住宅进行了设计研究,探讨了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灵活转换的可能性。第四部分是第五章的内容,结合调研农村家庭人口构成、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进行了住宅设计应用研究,探讨了农宅功能可阶段性营建、生态技术策略等内容。最后归纳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不足及创新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建立了陕南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策略体系,以期望能够对陕南地区农村散居新建住宅提供一定的建设思路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