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透明导电In_2O_3:Sn和ZnO:Al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董建华  
【摘要】: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大的载流子浓度和光学禁带宽度,因而表现出优良的光电特性,如低的电阻率和高的可见光透过率等。目前此类材料体系包括:In2O3、SnO2、ZnO及其掺杂体系In2O3:Sn(ITO)、SnO2:Sb、SnO2:F、ZnO:Al(ZAO)等。其中SnO2(TO)和In2O3:Sn(IT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ZnO:Al(ZAO)薄膜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而成为ITO薄膜的潜在替代材料,而且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无毒以及在氢等离子体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等优点。 多种工艺可以用来制备透明导电薄膜,如磁控溅射、真空反应蒸发、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以及脉冲激光沉积等。其中磁控溅射工艺具有沉积速率高、均匀性好等优点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成膜方法。 本研究课题以氧化铟锡靶和氧化锌铝靶为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在纯氩气氛中沉积ITO和ZAO薄膜,靶材中SnO2和Al2O3的掺杂比例分别为10%和3%,成膜过程中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另外采用了在氩和氧的混合气氛中共溅射锌靶和铝靶的方法来制备铝掺杂氧化锌薄膜,铝的掺杂量由施加在铝靶上的功率大小决定。 研究表明:在基底温度为300℃时,ITO薄膜具有(222)晶面的择优取向,由于Sn4+对In3+的置换而出现晶格收缩现象,薄膜的最小电阻率和可见光范围透过率分别为6.8×10-4Ωcm和80%。ZAO薄膜在低温下沉积时,由于薄膜内存在残余应力使衍射峰位置与体材相比向低角度方向移动;高温沉积的ZAO薄膜经热处理后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纤锌矿多晶结构,晶粒垂直于衬底柱状生长,薄膜的最小电阻率和可见光透过率分别为7.5×10-4Ωcm和85%。 双靶共溅沉积ZAO薄膜时,氧流量和基片温度是影响薄膜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铝靶射频功率增加,由于铝的掺杂使薄膜表面方块电阻降低,当功率为120W时,沉积的薄膜具有最小的电阻值。当功率大于120W时,功率进一步增加,薄膜的导电性变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伟,苌国强;与基片位置有关的不同夹具下生长的薄膜结构模拟与分析[J];真空;1990年02期
2 魏德敏,李联彬,王勇;薄膜结构找形分析的力密度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杨庆山,王基盛,王莉;薄膜结构与风环境的流固耦合作用[J];空间结构;2003年01期
4 吴茵;廖红卫;陈曙光;陈建兵;;氧分压对直流磁控溅射铟锡氧化物(ITO)导电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湖南有色金属;2007年02期
5 刘瑞霞;刘春宇;;考虑流动分离时薄膜结构的气弹稳定分析[J];钢结构;2008年06期
6 曾维强;姚建可;贺洪波;邵建达;;基底温度对直流磁控溅射ITO透明导电薄膜性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8年12期
7 徐小华;李群;游泳;刘义保;;非晶SiO_xN_y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05期
8 燕子鹏;蔡舒;武卫兵;;电化学法制备p型Cu_2O半导体薄膜及其性能的表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左榘;;小角激光散射法对聚酰亚胺薄膜结构的研究(摘要)[J];绝缘材料;1980年Z1期
10 马天驰;;薄膜结构的X射线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83年03期
11 范玉殿;周志烽;;薄膜内应力的起源[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1期
12 刘华,王铁军,王子昆;用广义Rayleigh波测量压电薄膜结构的初应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12期
13 张丽伟,卢景霄,李瑞,冯团辉,靳锐敏,张宇翔,李维强,王红娟;薄膜结构性能变化中的“温度临界点”[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5期
14 吴平;李希;高艳清;邱宏;王凤平;潘礼庆;田跃;;工艺参量对Ni_(80)Fe_(20)薄膜结构与磁电阻特性的影响[J];物理实验;2006年06期
15 于威;吕雪芹;宋维才;路万兵;傅广生;;碳化硅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6 虞益挺;苑伟政;梁庆;乔大勇;;薄膜残余应力对MEMS微型光栅性能的影响[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7年02期
17 王灿;门玉涛;李林安;;含有界面裂纹薄膜的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6期
18 黄川华;;聚乙烯薄膜热封性能研究[J];塑料包装;2008年04期
19 许育东;伍光;苏海林;石敏;于涛;于桂洋;王丽;;纳米尺度的磁电复合薄膜[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20 曾令民;;氮化钛薄膜的x射线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锦华;姚冰;郝万立;;温度条件对锆钒薄膜结构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2 孙晓颖;沈世钊;;薄膜结构考虑滑移问题的分析[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徐艳姬;徐明霞;谢少桥;徐廷献;;TiO_2薄膜结构及氧敏性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鹰;严康宁;曲喜新;;溅射工艺参数对复合压电薄膜结构的影响[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5 王晓姹;李志青;吴萍;姜恩永;白海力;;退火对于碳氮薄膜结构的影响[A];TFC'0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华;单建;;薄膜结构随机风场的ARMA模型仿真[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玉卿;尚仰宏;;空间薄膜结构张拉系统优化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友善;王长国;杜星文;;薄膜充气梁的皱曲行为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邸利锋;;退火条件对铌镁酸铅薄膜结构的影响[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基盛;武岳;张亮泉;杨庆山;;薄膜结构的附加质量及声致阻尼[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磊;大尺度复杂张拉薄膜结构整体分析理论及其软件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瑞;基于稳定理论的剪切薄膜褶皱发展过程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德辉;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BiFeO_3薄膜铁电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程昱川;几类层状超薄膜结构的分子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吉民;薄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和风洞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谭锋;张拉薄膜结构的褶皱和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朱大鹏;过渡金属掺杂Mg_xZn_(1-x)O单晶薄膜的外延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万红霞;索和膜结构形状确定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兰伟;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CuAlO_2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孙晓颖;薄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强;充气展开薄膜管气固耦合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张增院;氧化银薄膜的制备和相关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吴震弘;TiO_2薄膜在不锈钢上防腐机理的研究及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元行;KNN外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高建亮;钴基合金表面纳米Ti-O薄膜的制备及其疲劳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靖宇;铜锌锡硫硒(CZTSSe)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钱文超;反钙钛矿GaCMn_3外延薄膜的制备与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张宏超;薄膜结构的找形方法和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华岩;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关键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张冯章;氧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炳欣;强调环保议题 3M发布新款增亮膜[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2 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 胡幼奕;悉尼奥运场馆建设及建材使用的启示(下)[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培养皿中的数据存储[N];网络世界;2007年
4 素贞;悉尼奥运场馆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N];中华建筑报;2003年
5 艳平;意大利的吹塑膜技术有独到之处[N];中国包装报;2007年
6 向畅;杨庆山:让“鸟巢”“水立方”抗百年大风[N];光明日报;2007年
7 闫晗郭力方;北京奥运场馆创世界“绿色”之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刘垠;新技术示范迈向产业化[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美国柔印一路领先 日本西欧紧步其后[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非PVC医用输液袋共挤薄膜的生产[N];中国包装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