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复合岩体爆破损伤断裂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
岩石爆破损伤断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该过程由于炸药爆炸后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和岩石动态本构关系的复杂性,炸药与岩石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岩石本身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使得岩石爆破机理的研究显得十分复杂和困难。爆炸对岩石的损伤断裂作用包含有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作用两个阶段。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岩体损伤、断裂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了岩石和层状复合岩体在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作用下的损伤断裂机理。论文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根据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分析了岩石损伤断裂机理,提出了岩石的损伤断裂准则;以层状复合岩体损伤破坏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层状复合岩体损伤本构方程及其破坏断裂准则。
(2)在分析现有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和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
(3)推导了爆炸应力波在层状复合岩体中反射和透射的规律,并根据岩体的损伤本构关系,建立了层状复合岩体爆破损伤本构关系,得出了岩体损伤是由爆炸应力波及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的结论。
(4)运用超动态应变测试技术、超声波检测仪对层状复合岩体的爆破损伤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层状复合岩体中的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和爆破前后岩体损伤状况,并研究了层状复合岩体中预裂爆破和台阶爆破技术的装药方式和装填结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5) 将建立的岩石爆破损伤本构模型和层状复合岩体本构模型嵌入DYNA-2D程序框架,对岩体的损伤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6)把层状复合岩体爆破损伤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路堑边坡爆破开挖工程实践中,优化了爆破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效益。
|
|
|
|
1 |
邱贤德,余永强,杨小林,王心飞,章勇武,杜小平,刘亮;层状复合岩体路堑开挖中预裂爆破技术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
2 |
余永强;胡明研;杨小林;梁为民;;层状复合岩体相似模拟的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01期 |
3 |
鲜学福,谭学术;吸水后复合层状弹性岩体的膨胀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4 |
杨长德;王鹏;毛金峰;李金波;张海东;;热-流-固耦合岩体三轴压缩实验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20年05期 |
5 |
刁顺;何思为;;岩体台阶爆破的力学分析[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92年03期 |
6 |
李清波;闫长斌;;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划分及其渗透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
7 |
孙可明;张宇;;缝网间距对高温岩体储留层温度影响规律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年06期 |
8 |
王存根;王述红;张紫杉;高红岩;;含结构面岩体的岩桥贯通系数修正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17年05期 |
9 |
王乐华;李建林;陈星;邓华锋;;卸荷岩体尺寸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2期 |
10 |
郭志华,盛谦,梅松华,冷先伦;层状复合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的计算机模拟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
11 |
谢长进,王家来;结构性岩体的爆破破碎分形[J];工程爆破;1998年03期 |
12 |
张荣金,陈勇,罗华平;对松散岩体爆破的探讨[J];中国矿业;1999年S3期 |
13 |
高俊义;;裂隙参数对岩体水流-传热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年06期 |
14 |
刘立;梁伟;李月;路军富;朱文喜;;岩体层面力学特性对层状复合岩体的影响[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15 |
王友胜;誾元良;彭益韬;王宇;;殷祖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21年02期 |
16 |
殷跃平;黄波林;李滨;张枝华;闫国强;郑嘉豪;;三峡库区消落带溶蚀岩体劣化指标研究[J];地质学报;2021年08期 |
17 |
付忠才;;黑龙江省呼玛县北西里钒钛磁铁矿成矿岩体特征[J];中国金属通报;201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