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改进的研究

王波  
【摘要】: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是近几年国内国外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在此领域中,模态空间控制和最优控制是常用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在建立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三个阶段(系统建模、控制律设计、系统实现)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以模态控制和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针对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建立的三个阶段中的问题,进行了表面粘贴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的改进、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应用摄动有限元法对受控结构的模型进行了修正;然后从最优控制理论出发,针对模态控制,提出了二次性能指标中权矩阵的混合优选法;接着,较详细地论述了独立/耦合模态联合控制方法和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接下来,在系统实现方面,研究了压电作动器/传感器的最大模态力优化准则,阐述了分时段压电自感知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的可行性;最后,分别对双层空间框架的振动控制和压电智能悬臂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研究。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资助项目(5963140)、航空工业总工司基金联合资助项目“智能机械结构和系统基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35030)“机械系统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七章: 从智能结构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压电智能结构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介绍了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梁、板的FEM模型及其闭环动力学方程、压电作动和传感方程、压电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优化、二次型问题和摄动有限元法。 本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FEM有限元模型修正;线性二次性能指标中权矩阵的优选;压电智能板的振动控制,及压电作动器/传感器的位置优化。 讨论了对控制方法进行改进的两种方法:其一是结构振动控制的独立模态与耦合模态联合控制研究。利用该联合控制方法,可实现在一个控制过程中实时跟踪主要被控模态,从而对其实施独立模态控制以达到有效地抑制结构的主要振动;同时对其它非主控模态则实行耦合模态控制。这样,可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减少作动器/传感器的数量、降低控制能耗,并能在不同的激励下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其二是智能结构振动的模态主动控制与阻尼被动控制的混合控制研究。模态空间控制法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控制方法,但由于模态的截断会导致溢出而使稳定性不太理想。结构表面涂以阻尼涂层的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方法相结合,可实现阻尼对高阶模态的有效抑制与对低阶模态的主动控制的结 WP=6 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分时段自感知压电作动器的研究。为使控制系统达到优化且易于实现的目的,利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原理的压电自感知作动器,将压电片作为传感器和作动器的功能在时间上进行分离,以实现用同一压电片在作动与传感之间的功能切换,并探讨了其用于主动控制的可行性。 对双层空间框架的振动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着重研究了独立/耦合模态联合控制、自感知振动控制、主/被动混合控制三个方面的仿真效果。 压电智能梁的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用实验研究了模型修正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压电自感知作动器的可行性、主/被动混合控制效果等三方面的内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俊宝,张景绘,任勇生,张令弥;振动工程中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99年02期
2 张丽;吕延庆;沈会闯;;作动器在智能桁架结构形状控制中的优化配置[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06期
3 陈建峰;余音;;船舶智能结构振动反馈控制研究[J];船海工程;2007年02期
4 方有亮,武哲;配置压电自感作动器智能板振动的主动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邱志成;智能结构及其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2002年04期
6 胡红生,钱林方,徐亚栋;基于压电自感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年03期
7 穆健,李淑红;压电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5年04期
8 郭保全,侯宏花,潘玉田;智能结构在厚壁梁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5年03期
9 闫云聚,姜节胜;智能结构动力系统控制器设计和结构优化的综合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黄国权;智能结构应用于船体振动控制的研究[J];船舶工程;2004年06期
11 陈塑寰,王忠东,韩万芝;智能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静态形状控制[J];宇航学报;1997年04期
12 田海民;缑新科;;压电材料与智能结构在振动控制中的研究与前景展望[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年08期
13 李宏男,赵晓燕;压电智能传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14 文玉梅,李平,刘双临,李文军;压电机敏混凝土原理[J];压电与声光;2002年03期
15 郑凯,阎绍泽,温诗铸,叶青;预压力对压电叠层作动器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3年05期
16 刘俊卿,陈永富;压电薄板动力有限元及主动控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7 邢峰;张让辉;王敦富;支晓华;;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3期
18 李平,文玉梅,李文军;压电机敏土木工程结构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2期
19 任兴仑,童昕;压电类智能层合结构的力学和计算模型综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年04期
20 张妃二,姚立宁;复合材料层合板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的边界元法[J];振动与冲击;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富;刘俊卿;;压电矩形板的振动分析及主动控制[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超;毛剑琴;;一类智能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平;文玉梅;李文军;;压电机敏土木工程结构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4 刘军考;郁朋;陈维山;盛明伟;;高粘度压电微喷系统的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杨枫;李杰;薛伟辰;;压电智能梁振动控制研究进展[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程伟;赵寿根;孙博华;;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均匀场理论修正解[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毛崎波;;通过压电分流阻尼技术抑制结构振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8 朱珊;陈绍杰;;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智能结构[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余寿文;沈亚鹏;匡震邦;;压电类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分析[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10 李双;陈克安;文立华;;压电智能结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改进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董维杰;压电自感知执行器理论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高伟;随机、智能结构随机振动分析与主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富东慧;骨压电电压信号特征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杨要恩;基于智能结构的大型可展开天线在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闵海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主动控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崔玉国;压电陶瓷自感知执行器及其驱动微动工作台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郑鹏;钛酸钡基陶瓷的压电物性与钛酸铜钙陶瓷的高介电物性[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华;基于压电传感与作动的锥壳振动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杜设亮;精密机械仿生热稳定构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峰;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智能结构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2 杨静;基于压电作动器的振动控制执行装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崔海涛;压电智能悬臂梁的被动与主动振动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刘春美;压电智能梁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仿真与实验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3年
5 肖春霞;基于Internet和组件技术的压电有限元分析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6 孙浩;压电分流电路特性及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池望青;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压电能量获取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军;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武文良;薄膜电子式及压电智能式电气转换器控制系统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黄志奇;压电微位移驱动器的结构设计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中和;在学科交叉前沿创新[N];科技日报;2007年
2 ;纳米级多作动器微进给平台设计[N];科技日报;2005年
3 田学科;从网络上监控各地电网[N];科技日报;2004年
4 记者 冯竞;重庆大学制出新型压电生物芯片[N];科技日报;2001年
5 姚学文 李璀 叶乐;姚守拙:压电液相振荡理论的开拓者[N];湖南经济报;2006年
6 山东 宗加春;24V供电的汽车收放机降压电路[N];电子报;2002年
7 记者王华楠;我国研发成功压电精密驱动技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8 赵慧 林妙法;国内首套船用高压电动空压机站通过验收[N];中国船舶报;2005年
9 冯继文 编译;压电能源闪光灯[N];电子报;2009年
10 山东 宗加春;24V供电汽车收放机的降压电路[N];电子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