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改进的研究
【摘要】: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是近几年国内国外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在此领域中,模态空间控制和最优控制是常用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在建立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三个阶段(系统建模、控制律设计、系统实现)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以模态控制和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针对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建立的三个阶段中的问题,进行了表面粘贴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的改进、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应用摄动有限元法对受控结构的模型进行了修正;然后从最优控制理论出发,针对模态控制,提出了二次性能指标中权矩阵的混合优选法;接着,较详细地论述了独立/耦合模态联合控制方法和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接下来,在系统实现方面,研究了压电作动器/传感器的最大模态力优化准则,阐述了分时段压电自感知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的可行性;最后,分别对双层空间框架的振动控制和压电智能悬臂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研究。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资助项目(5963140)、航空工业总工司基金联合资助项目“智能机械结构和系统基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35030)“机械系统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七章:
从智能结构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压电智能结构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介绍了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梁、板的FEM模型及其闭环动力学方程、压电作动和传感方程、压电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优化、二次型问题和摄动有限元法。
本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FEM有限元模型修正;线性二次性能指标中权矩阵的优选;压电智能板的振动控制,及压电作动器/传感器的位置优化。
讨论了对控制方法进行改进的两种方法:其一是结构振动控制的独立模态与耦合模态联合控制研究。利用该联合控制方法,可实现在一个控制过程中实时跟踪主要被控模态,从而对其实施独立模态控制以达到有效地抑制结构的主要振动;同时对其它非主控模态则实行耦合模态控制。这样,可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减少作动器/传感器的数量、降低控制能耗,并能在不同的激励下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其二是智能结构振动的模态主动控制与阻尼被动控制的混合控制研究。模态空间控制法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控制方法,但由于模态的截断会导致溢出而使稳定性不太理想。结构表面涂以阻尼涂层的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方法相结合,可实现阻尼对高阶模态的有效抑制与对低阶模态的主动控制的结
WP=6
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分时段自感知压电作动器的研究。为使控制系统达到优化且易于实现的目的,利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原理的压电自感知作动器,将压电片作为传感器和作动器的功能在时间上进行分离,以实现用同一压电片在作动与传感之间的功能切换,并探讨了其用于主动控制的可行性。
对双层空间框架的振动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着重研究了独立/耦合模态联合控制、自感知振动控制、主/被动混合控制三个方面的仿真效果。
压电智能梁的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用实验研究了模型修正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压电自感知作动器的可行性、主/被动混合控制效果等三方面的内容。
|
|
|
|
1 |
李俊宝,张景绘,任勇生,张令弥;振动工程中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99年02期 |
2 |
张丽;吕延庆;沈会闯;;作动器在智能桁架结构形状控制中的优化配置[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06期 |
3 |
陈建峰;余音;;船舶智能结构振动反馈控制研究[J];船海工程;2007年02期 |
4 |
方有亮,武哲;配置压电自感作动器智能板振动的主动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5 |
邱志成;智能结构及其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2002年04期 |
6 |
胡红生,钱林方,徐亚栋;基于压电自感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年03期 |
7 |
穆健,李淑红;压电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5年04期 |
8 |
郭保全,侯宏花,潘玉田;智能结构在厚壁梁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5年03期 |
9 |
闫云聚,姜节胜;智能结构动力系统控制器设计和结构优化的综合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
10 |
黄国权;智能结构应用于船体振动控制的研究[J];船舶工程;2004年06期 |
11 |
陈塑寰,王忠东,韩万芝;智能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静态形状控制[J];宇航学报;1997年04期 |
12 |
田海民;缑新科;;压电材料与智能结构在振动控制中的研究与前景展望[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年08期 |
13 |
李宏男,赵晓燕;压电智能传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
14 |
文玉梅,李平,刘双临,李文军;压电机敏混凝土原理[J];压电与声光;2002年03期 |
15 |
郑凯,阎绍泽,温诗铸,叶青;预压力对压电叠层作动器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3年05期 |
16 |
刘俊卿,陈永富;压电薄板动力有限元及主动控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7 |
邢峰;张让辉;王敦富;支晓华;;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3期 |
18 |
李平,文玉梅,李文军;压电机敏土木工程结构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2期 |
19 |
任兴仑,童昕;压电类智能层合结构的力学和计算模型综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年04期 |
20 |
张妃二,姚立宁;复合材料层合板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的边界元法[J];振动与冲击;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