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化学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初步研究

汪小华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油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由于各种技术限制和管理落后的原因,大量油品进入水体,形成污染。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很多,如物理法、生物法等,但是各有利弊。选用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利用高分子絮凝技术的特性,研究含油废水的处理情况,并且展开了一步混凝法处理后的含油废水深度氧化法的初步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外采用深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报道有限,本课题采用此法研究,旨在为以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研究性能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及其参数的确定和处理环境中温度、酸化处理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PCF作为混凝剂,研究结果发现在pH≥8时絮凝效果好,而且混凝剂存在一个最佳浓度,在此浓度下,絮凝效果最好。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工艺条件,原水COD 3260mg/L,色度》500,pH7.2,悬浮物2800mg/L。500ml废水经过酸化、絮凝、混凝、沉降、过滤后,可得到其色度50,COD为98mg/L。 第二部分采用深度氧化法研究对含油废水处理情况。实验中选用五种氧化剂,对含油废水氧化处理条件的选择、氧化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并且通过测定废水中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评价处理方法的优劣。试验研究表明,深度氧化处理的最佳条件:原水PH控制在PH 4-8,氧化时间≥48h,氧化剂(H2O2)加量:控制原水COD/H2O2(30%)200,H2O2分次投入比一次投入对COD的去除率要略高些,催化剂(FeSO4·7H2O)加量:控制H2O2(30%)/ FeSO4·7H2O (10%)≥2。 由于采用深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还有很多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的进行和完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春辉;倪立华;闵方权;;含油废水的处理装置[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0年06期
2 刘祥义;徐晓军;;疏水缔合淀粉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水絮凝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年01期
3 宁小兵;蔡信德;罗琳;李诗殷;颜丙花;;石油污染土壤淋洗修复产生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年02期
4 王有华,回军,赵景霞,林大泉;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最佳配方的筛选[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5 杨林;刘明华;;改性木质素除油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池明霞;刘明华;李菁婧;;一种改性淀粉除油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吴克明,石瑛,刘红,陈惠娟,王光辉;PASS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液废水的复合絮凝处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王欢;聂松;王庆;;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于含油废水处理[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9 满春生;孙福德;;电解凝聚浮选法处理含油废水[J];重庆环境科学;1987年02期
10 吴兰;罗玉萍;李思光;万金保;;解脂耶氏酵母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条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4期
11 姚乐;;PDMDAAC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22期
12 姜恒,宫红,吴平;含油废水气浮处理药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1年05期
13 关卫省,朱唯,朱浚黄;复合絮凝剂XG977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0年01期
14 邓书平;;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实验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09年05期
15 区军,李鸿涛;处理含油废水的絮凝剂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11期
16 王利平;何又庆;范洪波;胡原君;魏永;;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J];环境工程;2007年03期
17 范洪波;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及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8 刘海军;王龙;尹倩倩;赵建莉;;电絮凝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1期
19 李志健;付政辉;;电气浮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9年10期
20 罗逸,刘菊蓉,郭兴蓬,曲人伟,胡玉辉,张连社,张忠良;含油废水絮凝剂-淀粉衍生物H_6的净水性能[J];水处理技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正;;一、二中水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分析、比较[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2 张运华;甘复兴;李孟;雷体新;吴声浩;吴良玉;高云鹏;;亲油表面改性多孔陶瓷滤料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3 衣守志;苏继成;石淑兰;贾青竹;杨金泉;李学明;;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用于造纸废水处理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跃;冯志新;刘晓玉;;无机陶瓷超滤膜处理含油废水性能及膜污染再生研究[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5 常静;黎蓓;张振海;;降解冷轧含油废水中COD技术的研究[A];2010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建东;周敬忠;贾凡;;含油废水回用技术研究[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7 王建东;周敬忠;张国强;;含油废水回用技术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加翠;丁雷;应媛媛;丁伟;赵一先;;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舱底含油废水[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邢启宏;闻景超;;絮凝剂对冷轧乳化液的影响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10 王曙光;高宝玉;岳钦艳;李剑;冯贵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刚正;羧甲基油酰壳聚糖的制备、性质及其对含油废水絮凝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鹏;PDA的制备及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絮凝去除[D];重庆大学;2011年
3 张艮林;多核复合絮凝剂及其组合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斌武;水处理滤料的表面性质及其过滤除油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8年
5 纪婧;絮凝剂对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湛雪辉;微生物絮凝剂MBFXH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魏在山;新型高效气浮絮凝剂及设备的开发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郑怀礼;聚铁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张运华;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史玉琳;pH响应均三嗪淀粉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小华;化学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林忠胜;混凝吸附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李梦;无机陶瓷膜法处理机械加工厂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刚;复合型高效油絮凝剂的研制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汪锦明;纳米ZrO_2改性氧化铝微滤膜分离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6 李丽;有机硫类含油废水絮凝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王新刚;生化法处理高盐含油废水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李玉信;“磁化—斜板高效除油沉淀—过滤”新技术在连铸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孟燕;聚合硫酸铁制备及处理含油废水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涂文锋;含油废水处理的电凝聚气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吴璇;灵州石化违法排放含油废水[N];宁夏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超;新技术脱去含油废水“脏外衣”[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黎江东;利用工业废弃物处理含油废水[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茜 实习生 刘艳美 通讯员 邓慧玲;无含油废水流入东江北干流[N];南方日报;2009年
5 曹霁阳;生物处理含油废水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6 曹爱方通讯员 谢小诚 史秀亚;宁波餐饮业积极治理含油废水[N];宁波日报;2007年
7 蔡忠仁;含油废水回用技术实现零排放[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严霜剑;并非只有罚款一种手段[N];宁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向建福;无机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宋晓华 高杰;江苏打造清水廊道[N];中国环境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