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初步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油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由于各种技术限制和管理落后的原因,大量油品进入水体,形成污染。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很多,如物理法、生物法等,但是各有利弊。选用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利用高分子絮凝技术的特性,研究含油废水的处理情况,并且展开了一步混凝法处理后的含油废水深度氧化法的初步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外采用深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报道有限,本课题采用此法研究,旨在为以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研究性能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及其参数的确定和处理环境中温度、酸化处理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PCF作为混凝剂,研究结果发现在pH≥8时絮凝效果好,而且混凝剂存在一个最佳浓度,在此浓度下,絮凝效果最好。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工艺条件,原水COD 3260mg/L,色度》500,pH7.2,悬浮物2800mg/L。500ml废水经过酸化、絮凝、混凝、沉降、过滤后,可得到其色度50,COD为98mg/L。
第二部分采用深度氧化法研究对含油废水处理情况。实验中选用五种氧化剂,对含油废水氧化处理条件的选择、氧化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并且通过测定废水中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评价处理方法的优劣。试验研究表明,深度氧化处理的最佳条件:原水PH控制在PH 4-8,氧化时间≥48h,氧化剂(H2O2)加量:控制原水COD/H2O2(30%)200,H2O2分次投入比一次投入对COD的去除率要略高些,催化剂(FeSO4·7H2O)加量:控制H2O2(30%)/ FeSO4·7H2O (10%)≥2。
由于采用深度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还有很多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的进行和完善。
|
|
|
|
1 |
张春辉;倪立华;闵方权;;含油废水的处理装置[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0年06期 |
2 |
刘祥义;徐晓军;;疏水缔合淀粉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水絮凝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年01期 |
3 |
宁小兵;蔡信德;罗琳;李诗殷;颜丙花;;石油污染土壤淋洗修复产生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年02期 |
4 |
王有华,回军,赵景霞,林大泉;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最佳配方的筛选[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
5 |
杨林;刘明华;;改性木质素除油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
6 |
池明霞;刘明华;李菁婧;;一种改性淀粉除油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吴克明,石瑛,刘红,陈惠娟,王光辉;PASS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液废水的复合絮凝处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王欢;聂松;王庆;;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于含油废水处理[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
9 |
满春生;孙福德;;电解凝聚浮选法处理含油废水[J];重庆环境科学;1987年02期 |
10 |
吴兰;罗玉萍;李思光;万金保;;解脂耶氏酵母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条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4期 |
11 |
姚乐;;PDMDAAC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22期 |
12 |
姜恒,宫红,吴平;含油废水气浮处理药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1年05期 |
13 |
关卫省,朱唯,朱浚黄;复合絮凝剂XG977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0年01期 |
14 |
邓书平;;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实验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09年05期 |
15 |
区军,李鸿涛;处理含油废水的絮凝剂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11期 |
16 |
王利平;何又庆;范洪波;胡原君;魏永;;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J];环境工程;2007年03期 |
17 |
范洪波;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及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8 |
刘海军;王龙;尹倩倩;赵建莉;;电絮凝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1期 |
19 |
李志健;付政辉;;电气浮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9年10期 |
20 |
罗逸,刘菊蓉,郭兴蓬,曲人伟,胡玉辉,张连社,张忠良;含油废水絮凝剂-淀粉衍生物H_6的净水性能[J];水处理技术;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