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铒光纤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研究
【摘要】:波分复用加掺铒光纤放大器(WDM+EDFA)已经成为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但是,在长距离波分复用系统中级联使用EDFA还面临着一个主要问题,这就是网络的动态特性。这种动态特性是由于网络管理(如WDM信道的上下线、网络重构、设备升级和保护开关等)所引起的。由于在WDM系统中,各个信道共用光有源器件(如EDFA),对某一信道的网络操作有可能影响其它信道的功率和噪声特性。为了减少这种影响,EDFA的自动增益控制(AGC)极其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和设计EDFA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论文首先对掺铒光纤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其运用前景作了介绍;然后对掺铒光纤中铒粒子的光谱特性作简单的介绍,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原理及相关的参数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讨论了自动增益控制在WDM系统中的重要性,而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由于性能稳定、性能良好,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倍受青睐。本文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对EDFA的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硬件设计包括自动温度控制(ATC)、自动功率控制(APC)、保护电路、泵浦运行状态参数和输入输出光功率的采样电路、人机界面的设计。软件设计主要是对EDFA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处理报警、与上位机进行通信等方面的设计。该电路已经商品化。
论文对各种EDFA自动增益控制技术进行了归纳,然后对EDFA在WDM系统中的增益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铒光纤(EDF)的瞬态响应是波长、剩余信道功率和泵浦功率的函数,控制算法采用了自适应算法来对增益进行控制。另外,为了尽可能减小由于网络管理而引起的增益波动,提出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最后,用基于DSP的自适应算法对EDFA的增益进行自动控制,并设计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其中包括了原理图、印制板及软件设计,实际调试证明DSP增益自动控制电路能够完成设计目标。
总之,本论文的目的在于从工程的角度对EDFA的电路控制部分进行设计和研究,探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对EDFA的具体研发和实际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
|
|
1 |
张学勇,陈永诗;掺铒光纤放大器特性分析及长度优化设计[J];光通信研究;1997年02期 |
2 |
宋向东;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原理简介[J];邮电设计技术;1995年06期 |
3 |
;二氧化硅基掺铒纤维放大器展现70nm带宽[J];应用光学;2000年01期 |
4 |
魏敦楷,沈俊,蒋凤仙;增益可控的小型化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制[J];半导体光电;2005年01期 |
5 |
顾金星,高阳生,吴德明;掺铒光纤放大器多信道放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电子学报;1997年11期 |
6 |
任新根,徐国萍,董天临;激发态吸收(ESA)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04期 |
7 |
秉时;光纤通信技术的重要突破——清华大学研制成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用模块样机[J];红外;1994年05期 |
8 |
吴河浚,陈天琪;掺铒光纤放大器功率放大中的信号失真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9 |
曹文华,刘颂豪;掺铒光纤环镜中超短光孤子的放大与压缩Ⅰ.基本原理[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
10 |
黄开玉,李国卿,柳翠,高景生,宋琦,王丽阁;掺铒Al_2O_3薄膜的性能与制备[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
11 |
张明德,殷国理,王劲松,杨祥林;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特性及参量优化[J];电子学报;1995年05期 |
12 |
丘志东;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1年02期 |
13 |
周亚训,陈芬,聂秋华,徐铁峰,周宇;宽带碲基掺铒光纤放大器掺杂特性的理论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2期 |
14 |
邱昆,汤启兵,唐明光;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简化模型[J];中国激光;1995年02期 |
15 |
邱巨峰;掺铒硅发光二极管[J];稀土信息;1997年10期 |
16 |
肖悦娱,何赛灵;级联M-Z型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平坦滤波器的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4期 |
17 |
陈聪,李承芳,李宝其;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理论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8 |
黄志坚,孙军强,黄德修;线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的理论研究[J];光学学报;1996年12期 |
19 |
张汉三;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新进展[J];半导体情报;1996年01期 |
20 |
唐平生,杨晨,刘丹,刘小明,彭江得;掺铒光纤放大器双向放大特性[J];半导体光电;199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