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结构钢焊接HAZ组织贝氏体相变机理研究
【摘要】:低碳合金结构钢16MnDR和15MnMoVN是焊接制造业中常用的钢材,它们的焊接热影响区(HAZ)通常会产生贝氏体或马氏体相变。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靠热模拟技术并结合金相或扫描电镜观察其转变组织。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机理研究,本文采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焊接热循环曲线测试及分析系统,并利用该系统适时采集了16MnDR和15MnMoVN两种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HAZ热循环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对在拘束和非拘束状态、预热和不预热焊接条件下的焊接HAZ的组织及相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HAZ的组织进行了金相观察及硬度测试等进行了对比实验。
在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本文设计了滤波调理电路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一步采用均值滤波方法去除随机噪声,采用公式法和二阶差分等方法计算和分析焊接热循环参数。通过对焊接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16MnDR和15MnMoVN钢的HAZ热循环冷却过程中,在中温附近的冷却曲线上均对应着一个二阶差分绝对值( )为最大的温度拐点。结合两种钢的焊接CCT图以及对实际焊接接头所作的金相组织观察,作者推断该温度点为贝氏体相变起始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焊前预热、焊接峰值温度和焊接拘束度等可以影响15MnMoVN及16MnDR钢近缝区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在有拘束和非拘束状态下焊接所获得的HAZ,其组织有明显不同。拘束状态下的HAZ组织性能优于非拘束状态下的HAZ组织,拘束状态下相变温度明显高于非拘束状态下的相变温度。
以上这些对研究拘束和非拘束状态下HAZ的组织和性能、了解预热对焊缝HAZ组织改变的影响、改进测定焊接热循环的方法、分析焊接冷却过程相变机理、制定新材料的焊接CCT图、优化焊接工艺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使用价值。
|
|
|
|
1 |
黄錫鎬;黄家华;;焊接热循环測量方法[J];机械制造;1964年06期 |
2 |
陈茂爱,唐逸民,赵能;焊接热循环对钛微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影响[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6期 |
3 |
胡波;胡礼木;;中厚、薄板快速电弧焊热循环数学模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4 |
胡艳华;陈芙蓉;解瑞军;李海涛;;10CrMo910钢焊缝焊接热循环的实时检测[J];焊接学报;2009年10期 |
5 |
陈茂爱,武传松,廉荣,唐逸民;Ti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溶解、粗化及再析出[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
6 |
陈茂爱,亓效刚,傅一飞;Ti-Nb微合金钢及焊接热影响区中的第二相粒子[J];特殊钢;2004年03期 |
7 |
;焊接热过程和冶金过程[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4年01期 |
8 |
张纯艺;;铸铁缺陷的大线能量补焊[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9 |
;各种钢材的焊接[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5年03期 |
10 |
黄嗣罗,张建勋,曾旭东,陈宗强;焊接热循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数据处理[J];焊接技术;2005年03期 |
11 |
杨宗辉;柳秉毅;武华;;虚拟仪器在焊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9期 |
12 |
胡艳华;陈芙蓉;解瑞军;李海涛;;焊缝区焊接热循环测试程序系统的设计[J];焊接学报;2010年05期 |
13 |
韩涛,王勇;焊接热循环对瓷釉涂层管道瓷层/金属界面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4年04期 |
14 |
;焊接热过程和冶金过程[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4年02期 |
15 |
刘增会;宫明永;郝新刚;;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在焊接热循环中的变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6年01期 |
16 |
任岚明;姜德盛;;T/P91钢焊接问题探讨[J];吉林电力;2010年03期 |
17 |
李海涛;陈芙蓉;胡艳华;解瑞军;;热输入对10CrMo910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热循环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1年01期 |
18 |
陈茂爱,唐逸民,赵能;Ti微合金钢及其焊接粗晶区中的第二相粒子分析[J];钢铁钒钛;2000年02期 |
19 |
陈茂爱,孙文涛,唐逸民,楼松年,吴人洁;焊接热循环对Ti-V-Nb微合金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0期 |
20 |
袁少波,童彦刚,王文锋;焊接热循环曲线及相变点测试系统的实现[J];电焊机;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