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垂直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全年实验研究与传热模型
【摘要】: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地源热泵系统,是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空调技术,是国际空调和制冷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推广和应用地源热泵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完善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使其更好的模拟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真实传热过程。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和几种典型的垂直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地区,采用50m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冬夏暖冷联供测试和过渡季地温恢复测试。
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全年冬夏暖冷联供间歇运行测试及过渡季地温恢复测试结果,与原始地温相比地温仅升高了0.07℃。如果只进行冬季供热运行,比较冬-夏地温恢复值和原始地温值,平均降低了0.96℃。结果表明,全年冬夏暖冷联供比单独冬季供热更有利于地温的恢复。本文还介绍了夏季制冷工况时,不同运行时间、不同灌浆材料、不同钻井交替运行对埋管换热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U型埋管换热器两腿热短路的现象。介绍了线性加权和法确定土壤的初始地温,与实测值相比,绝对误差为0.136℃,相对误差为0.69%。
本文先对单个钻孔进行研究,对钻孔外和钻孔内分别提出了一维(径向)线热源瞬态传热模型和稳态传热模型,并通过脉冲热流的分析,使用叠加原理考虑了变热流的情况,此外还考虑了热泵机组的间歇运行工况。在单个钻孔传热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建立了多个钻孔的传热模型。使用该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值相比,平均误差2.48%,最大误差7.87%。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本文分析了引起钻孔壁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还分析了钻孔壁温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趋势。介绍了钻孔热阻中,灌浆热阻、埋管管壁热阻和循环流体对流换热热阻分别对埋管换热的影响大小;分析了U型埋管换热器两腿在钻孔中不同位置对埋管换热的影响;分析了层流换热和紊流换热对埋管换热的影响;介绍了采用实验方法来确定钻孔热阻的大小。此外还介绍了钻孔热阻和土壤热阻分别对循环流体温度变化的影响大小。
|
|
|
|
1 |
张轶星;杜震宇;;土壤源热泵竖直埋管换热器钻孔外传热模型综述[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1期 |
2 |
唐志伟;时晓燕;黄俊惠;王晓涛;;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3 |
余延顺,马最良;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5年01期 |
4 |
朱强,李新国,赵军;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5 |
程群英,罗明智,孙纯武,刘宪英;地源热泵夏季性能测试及传热模型[J];暖通空调;2005年03期 |
6 |
陆志;连之伟;刘蔚巍;兰丽;;地源热泵竖直埋管数值线源综合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7 |
管昌生;刘卓栋;陈绪义;;地源热泵换热器随机因素分析与可靠性设计方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年01期 |
8 |
康艳兵,张寅平,江亿,江浥;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传热模型和热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0年02期 |
9 |
段飞;赵丽博;李政;;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解析解法[J];建筑节能;2011年06期 |
10 |
仇君;李莉叶;朱晓慧;;地源热泵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11 |
毛会敏;姚杨;;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设计与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年02期 |
12 |
王庆华;孙友宏;陈昌富;吴晓寒;;BTR-4000型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2期 |
13 |
尹接喜,李清海,施德强,鲁钟琪,杨瑞昌;缠绕管换热器并管传热模型及实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4 |
魏超;闫泽生;;土壤源热泵地下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拟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5 |
姜益强;;浅谈地源热泵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07期 |
16 |
周志华;张觉荣;张士花;;土壤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11期 |
17 |
王升飞;阎昌琪;谷海峰;方红宇;;密度锁内流体稳态传热模型的建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
18 |
白雪峰,房爱兵,梁金国;油区地热能开发新工艺的研究[J];能源工程;2005年05期 |
19 |
吴永华,何雪冰,刘宪英,肖益明;U型垂直换热器地源热泵夏季供冷测试及传热模型[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3年01期 |
20 |
杨卫波;施明恒;;二区域U型埋管传热模型及其实验验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