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精料与高炉产量指标互动预测模型

余兴元  
【摘要】:面向21世纪,高炉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等到得到了明显的进步:1.大量喷煤降低焦比。2.延长高炉寿命 3.高炉强化冶炼。4.精料技术、富氧鼓风技术、炼焦技术等发展。低焦比已成为近年来炼铁技术进步的主要热点。精料技术特别是提高矿石入炉品位和降低焦炭的灰分,是取得低焦比的重要经验,也是国内外高炉产量和焦比差距的重要原因。喷吹技术尤其是高炉喷煤技术发展迅速,使总的高炉燃料比也大幅度下降;延长高炉寿命、高炉强化冶炼也得到了重视;富氧鼓风与喷煤技术的结合是提高高炉产量,降低焦比的一个重要方向。炼铁指导思想是高炉的稳定顺行,一切技术的发展必须首先是确保高炉在已确定的生产任务下能持续稳定。现代化高炉生产技术对高炉炼铁精炼概括为“高、熟、净、匀、小、稳、少、低、好”九个字。 以高炉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编制高炉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机数学模型。根据高炉生产的实践情况和生产数据,对风量和煤气量,理论燃烧温度和置换比,高炉冶炼综合指标进行计算,同时可以对任一参数(如含铁量、焦炭灰分、富氧、富氧率等)的变化,计算出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高炉能量利用的程度。 富氧鼓风后引起炉缸煤气量减少,使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明显升高。本文建立了富氧与高炉产量的互动模型,计算发现,每增加1%的富氧量便可使理论燃烧温度提高35~45℃,使炉顶温度降低。根据理论计算,鼓风中氧含量提高1%,高炉增产4.76%。富氧鼓风对焦比的影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共存。研究了富氧鼓风时,氧气的成本对生铁成本的影响,研究了高炉鼓风条件下的,适宜的氧气价格,以及综合评价氧气成本的观点。 我国高炉采用富氧鼓风新技术,是以提高煤比为主,通过富氧提高高炉煤比和置换比,达到增产和节焦的目的。 精料是高炉富氧喷煤的技术基础,要继续改善原燃料的条件,特别是提高入炉矿石的品位,降低渣量,充分发挥富氧喷煤的经济效果。建立了高炉精料与产量的互动模型,当矿石的入炉品位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时,冶炼参数变化的情况可由上述互动模型计算得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建民;吴铿;张吉刚;张相国;费三林;张海滨;韦少华;;高炉喷吹粒煤初探[J];中国冶金;2008年05期
2 熊小星;;锰铁高炉富氧鼓风的初步实践[J];炼铁;1987年01期
3 余宁;;关于3号高炉喷煤量的探讨[J];梅山科技;2003年04期
4 冯智慧;毕学工;廖继勇;朱文飞;肖永忠;曾飞骏;;涟钢6号高炉喷煤工艺模型的开发和应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心让;张卫东;;富氧鼓风的作用及其在高炉上的安全应用[J];四川冶金;1993年01期
6 曹亚平;高炉富氧的供应与节能[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高炉富氧综合喷吹的操作实践[J];钢铁;1976年01期
8 戴江之;;高炉高富氧大喷煤的理论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9 高于恺;;重钢高炉富氧鼓风试验[J];四川冶金;1985年04期
10 孟世民;石钢高炉富氧加湿鼓风的实践[J];炼铁;1993年01期
11 程勇;叶春清;赵明柱;;信钢高炉富氧鼓风合理性分析[J];炼铁技术通讯;2005年07期
12 秦民生;高征铠;王冠伦;;高炉全氧鼓风操作的研究[J];钢铁;1987年12期
13 刘宪生,刘汉怡,郭仕超,李子秋;3号高炉富氧鼓风的实践[J];冶金丛刊;1998年02期
14 车传仁;高炉喷矿技术述评[J];炼铁;1993年05期
15 王筱留;;高炉脱湿鼓风技术[J];鞍钢技术;2006年03期
16 本刊编辑部;;石钢炼铁厂采用喷吹煤粉与富氧鼓风[J];钢铁;1966年03期
17 李法兴;丁冠征;魏光平;张颖;张小龙;;龙钢1~#高炉节能降耗措施分析[J];冶金丛刊;2009年01期
18 李马可;富氧与喷吹—高炉强化冶炼的主要技术[J];炼铁;1989年04期
19 郭向东;许秋慧;;唐钢2560m~3高炉增产降耗实践[J];炼铁技术通讯;2001年11期
20 丁汝才;朱利;;首秦风口喷吹瓦斯灰基础研究及实施进展[J];炼铁;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启常;刘颖;宋著坤;;高炉富氧鼓风与二次能源利用[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2 蒋兴泉;韩武达;;酒钢450m~3高炉应用TRT技术可行性分析[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3 张秀华;赵广忠;;浅谈高炉生产预警管理[A];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蔡漳平;;济钢350m~3高炉的炼铁优化专家系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李大斯;;高炉槽下实现自动配料[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兴才;马龙鹏;李华;石光水;;张钢3#炉增产降耗实践[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斌;;淮钢3#高炉强化冶炼实践[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大斯;;雷达探尺在高炉上的应用[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志谦;闫小平;;宣钢提高焦炭质量技术措施[A];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6年
10 廖文新;李维浩;邹萍;;八钢380m~3高炉多环布料实践[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栋;烧结配料、高炉生产及调度过程优化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史岩彬;基于CFD/NHT分析技术的高炉炼铁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福民;喷吹煤气高炉的炉料同化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戴方钦;高炉热风炉陶瓷燃烧器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田贯三;可燃制冷剂爆炸理论与燃烧爆炸抑制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兴元;精料与高炉产量指标互动预测模型[D];重庆大学;2004年
2 赵欣;高炉风口回旋区特征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8年
3 冯燕波;龙钢高炉低硅铁水冶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安虹君;龙钢高炉强化冶炼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导利;提高龙钢高炉喷煤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冯智慧;大量喷煤下高炉过程参数的变化及其对策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7 曾华锋;攀钢2000m~3高炉风口回旋区特征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刘斌;基于多模型集成的高炉专家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9 杜续恩;高炉热状态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10 顾金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高炉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金海;精细操作和先进管理确保生产顺行[N];中国冶金报;2008年
2 记者 陈强 通讯员 安瑞珍;太钢4350立方米高炉喷煤比突破200kg/t大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孙俊;马耐高炉用耐材应用效果良好[N];中国冶金报;2008年
4 文舟 摘编;优化高炉生产的有效方式[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柳方秀;一座大高炉的技术装备“秘密”[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陈军 魏忠民;承德钒钛开发出“高炉无重力除尘器”新工艺[N];中国冶金报;2005年
7 王玉芬;河西堡铁厂完成元月份生铁生产任务[N];金昌日报;2006年
8 王维兴;高炉炼铁应关注富氧鼓风技术装备[N];中国冶金报;2004年
9 乔波 李明德;莱钢启动国内最大的高炉解剖实验[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10 程瑞云;钢铁战士[N];通化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