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

杨柏  
【摘要】: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监管措施和最重要的法律制度。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手段,它不仅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通过对市场失灵的矫正,提高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的证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库券算起,已有23年的历史,从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算起,也有14年的历史。14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虽然波澜起伏,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走完了许多国家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道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新生事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过千家,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已覆盖包括汽车、化工、纺织、电子、通信、冶金、商业、房地产、游泳等20多个行业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境内外筹资总额已达9443亿元,投资者达到5600万户。我国证券市场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促使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表现在证券发行、上市等方面仍然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而且在证券市场监管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的不规范,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这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进程。 因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不仅是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对这个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文在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思路与内容、特色与创新以及相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理论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进行了研究。 首先,论文在对比分析国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化问题。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由多层次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规则构成的规范化体系。这个体系因各国的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的不同,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框架已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我国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 WP=6 存在很大差距。 其次,论文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成因。通过实证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投资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完善。通过理论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发现,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主要利益主体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作为披露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能对信息披露施以有限的影响。并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是相关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博弈过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实施监管,会引发各种利益冲突与合作的博弈行为,形成一系列博弈关系。 然后,基于上述认识和理解,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效率,实现预期监管目标,论文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刻画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博弈互动行为,构建了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证券监管部门三方两期动态博弈模型,特别探讨了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互动关系,其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系统的设计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最后,在具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系统构建上,论文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构建了三大监管系统:事前监管系统、事中监管系统、事后监管系统。 事前监管系统方面:①针对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问题,构建了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依据这个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只有以足够大概率对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稽查,同时,以足够大的力度对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才能真正对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管;②针对上市公司持续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问题,构建了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违规预警模型,依据这个预警模型,证券监管部门能较好地对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行预警。 事中监管系统方面:①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构建了防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激励机制。依据该机制,证券监管部门能够得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激励契约设计的定性指导方针。同时,在此监管激励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从博弈角度出发,设计了防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最优激励契约;②针对证券监管人员监管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构建了基于证券违规行为罚款额和监管成本不确定条件下证券监管人员激励契约模型,并从委托代理双方策略行为博弈的角度对激励契约模型进行了研究。 事后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西文,田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法制化[J];经济论坛;2003年11期
2 赵瑾,李海瑛;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制[J];经济论坛;2003年17期
3 温立洲,张运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循规蹈矩”[J];经济论坛;2003年17期
4 傅学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问题及治理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3年01期
5 庞巨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产业;2003年04期
6 徐国祥 ,郑亚军;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措施[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年05期
7 张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年09期
8 黄月娟,章卫东;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年07期
9 杜国强,于洁,梁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经济论坛;2004年09期
10 李金华;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完善法人治理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1期
11 宁海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效益分析和治理对策[J];商业会计;2005年12期
12 王晓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效成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5年07期
13 徐靠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思考[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14 张新红;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再思考[J];经济论坛;2005年13期
15 陈壮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的思考[J];冶金财会;2005年06期
16 毛洪涛;吉利;;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评估——兼论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框架[J];会计研究;2005年09期
17 梁飞媛;扩大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量的几点建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18 彭湘华;杨令芝;;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大学时代;2006年05期
19 杨柏;;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比较[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20 祝凤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形式、要求和经济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洪涛;吉利;;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评估——兼论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张劲松;邰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琳;;上市公司信息环境与证券市场信息效率[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4 祝艳霞;马元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界圈现象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臧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志岳;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市场反应与预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陈君兰;信息生态视角下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谢清喜;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程睿;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陆颖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经济后果性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杜长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吴国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宋洪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与测度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康敏;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影响问题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王丽;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处罚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张国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的防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周宏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黄龙;信息传播视角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顾玉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孙士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尹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肖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田同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欣;上证所实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化[N];证券日报;2004年
2 张瑞彬;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比较[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周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服务指南[N];中国证券报;2003年
4 兴业证券 邓亚萍;理性对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N];证券时报;2002年
5 记者  马启孝;本报与“天下互联”合作开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王万银;内控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份量加重[N];中国会计报;2012年
7 记者 张炜;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获国际认证[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上证所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N];财会信报;2007年
9 王欣丽;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基本均衡[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 吴黎华 王涛;北师大报告:国有绝对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较好[N];经济参考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