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漓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喻泽斌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优化流域水资源系统结构和功能为着眼点,针对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控,建立适合漓江流域特点的水资源系统调控模式,确保流域水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课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下达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同时又得到了国家“十五”城市水环境改善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的资助。 本课题紧紧围绕水资源的两个主要特征——水质和水量,从时空尺度上展开研究。在水量方面,分析了漓江流域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利用特点,指出了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与水资源时空需求之间矛盾。在水质方面,分析了漓江流域水环境特征和水环境容量分布利用特点,指出了流域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分布与需求不相协调的矛盾。 在总结国内外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丰富地区景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的保持,提出了景观生态需水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采用权重-属性决策法确定了漓江景观生态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漓江流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分析。 在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时变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漓江水质数学模型,对未来水量变化条件下的漓江水质进行了模拟,并对漓江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确定了漓江污染负荷的理论削减量;提出了对于山区雨源型河流应按未来水量条件确定水环境容量的设计流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山区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对漓江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了漓江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水资源系统,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思路,即节水优先,科学调水,保护生态,防治污染,加强管理,初步研究了增强水资源持续利用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采用组件式软件技术开发了具有开放性结构的新型GIS平台—DynaMap,使漓江水资源的图形信息与属性信息能够关联起来,实现地图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使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实时更新专业数学模型、实时处理监测数据,达到动态管理流域水资源目的。 论文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在水资源时空尺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景观生态需水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采取权重-属性决策法确定最适景观生态需水量;提出了漓江流域水资源调控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建立了工程技术与管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理措施相结合的漓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技术和管 理改革相结合调控措施。 关键词:流域,漓江,水资源,水环境,景观生态需水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理清思路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J];新疆水利;2011年01期
2 胡冲;;安徽省长江流域水资源调查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荣琨;陈兴伟;李志远;李学平;;晋江西溪流域绿水蓝水资源量估算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4期
4 孟献颖;阎世锋;郑文君;;浅谈如何完善和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J];河南水利;2001年05期
5 宋金丽;杨德文;;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特性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6 翟红娟;邱凉;;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7 吴怡蓉;;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通过审查[J];人民珠江;2011年04期
8 张韬;;西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9 阳勇;陈仁升;;冻土水文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10 李小燕;张捷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年04期
11 何艳虎;林凯荣;;近期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6期
12 巴成瑞;;水权制度建设在县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4期
13 孙希科;周立华;陈勇;;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对策[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14 张步翀;;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15 张进旗;;海河流域水循环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6 王刚;严登华;张诚;贾仰文;王凌河;金鑫;;滦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验证[J];人民黄河;2011年07期
17 唐芳芳;徐宗学;李磊;于伟东;田术存;;基于小波变换的漳卫南运河流域降水和径流周期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8 吴开亚;金菊良;;基于变权重和信息熵的区域水资源安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百兴;宋新山;闫敏;;辽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趋势分析[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2 成官文;;漓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郭勇;林超;于卉;李文君;邢焕政;杨艳霞;;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过程初探[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吕志学;邓育江;孙雪文;;小流域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吴虹;郭远飞;;TM/ETM+&MODIS漓江流域生境长、短周期变化动态监测[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韩初强;;漓江流域农村沼气建设资源条件与发展对策措施[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尹远志;;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与思考[A];水电论坛报告文集[C];2004年
8 王世金;;干旱区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涂金花;;长江源生态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连煜;宋世霞;;强化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泽斌;漓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雄师;讨赖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芳;流域水资源治理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颜丽虹;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刘本华;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煜;流域水资源实时调控理论方法和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胡庆和;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张丽;基于生态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2 路伟伟;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燕玲;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D];福州大学;2005年
4 杨雪丽;气候变化对漳卫南流域水资源安全影响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5 杜剑;山东省三大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杰;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预测模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冯艳;蔚汾河流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丽娟;面向流域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模式及可视化系统开发——以关中西部渭河北岸支流流域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曾国熙;流域水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茹锦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教授);补水,还是调蓄?[N];桂林日报;2005年
2 刘振胜;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N];人民长江报;2008年
3 王旺声 林青华;闽浙边界交溪流域水资源规划获批[N];福建日报;2009年
4 记者 段裕祥;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落实责任 把科学保护漓江落到实处[N];桂林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桂丹;漓江流域富民旅游规划通过评审[N];桂林日报;2010年
6 记者 蒲飞;协力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 同谱新时期“黄河大合唱”[N];黄河报;2010年
7 记者 任国战;全国流域水资源工作座谈会召开[N];河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浩宇 王迪;全面提升流域水资源工作水平[N];中国水利报;2010年
9 刘兆阳 杨亚非 杨波;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N];中国水利报;2011年
10 李红梅;亚洲螺旋式流域水资源管理[N];中国水利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