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形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在有限覆盖基础上新发展的流形方法统一解决了有限元、非连续变形分析和解析法的计算问题,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数值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分别采用标准的矩形网格、传统的有限单元网格和离散的扇形来构成流形方法的覆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二维连续体的弹性静力分析和张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文中首先选取标准的矩形作为流形方法的基本覆盖,详细研究了流形方法里边界条件的施加,单元权函数的选取,连续的高精度应力场的计算,流形单元的数值积分方法以及各阶覆盖位移函数对流形方法精度的影响等关键问题。由于对各种复杂形状的结构体均可使用统一的规则矩形网格,本文方法的实施、使用及其与CAD 技术的一体化等都十分简单、方便。
针对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文首次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流形方法的程序设计中,将流形方法的有限覆盖系统抽象为一些独立的数据类,给出了类的描述和它们的实现方法,并用树状结构对这些数据类进行管理。对任意形状的复杂结构体,用流形方法的数据类实现了流形单元有限覆盖系统的全自动生成。
接着,文中采用围线积分法和流形方法的高阶位移函数来计算得到比较准确的混合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然后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准则,用流形方法实现了平面Ⅰ-Ⅱ混合型张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为数值方法研究裂纹的演化行为提供了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随后本文结合流形方法的覆盖理论和滑动最小二乘法,尝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单元方法。它摒弃了单元和网格,采用圆形或扇形的覆盖图形并直接用结构域内的离散点来简化整体近似位移函数的构造,可以看作是流形方法实现的另一种特殊形式。该方法形式简单、计算时间少,比以往的一些无单元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并且更易于编程实现。
|
|
|
|
1 |
陈志伟,O.S.Lee;随机谱下裂纹扩展分析的几种模型[J];机械强度;2000年04期 |
2 |
金星,钟群鹏,洪延姬,熊飞龙;随机疲劳裂纹扩展新模型[J];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
3 |
秦飞,岑章志,杜庆华;多裂纹扩展分析的边界元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
4 |
杨继运,张行,张珉;裂纹扩展阻力曲线与试样厚度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
5 |
王水林,冯夏庭,葛修润;高阶流形方法模拟裂纹扩展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
6 |
贾普荣,何家文,李年,张元冲;双金属层状板中软界面层对裂纹扩展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
7 |
黄凯珠;黄明利;焦明若;唐春安;;三维表面裂纹扩展特征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
8 |
田常海;复合型裂纹扩展的主应力因子模型及Ⅰ-Ⅲ复合型裂纹扩展[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
9 |
李清,赵艳苹,马英丽,王东晓,杨仁树;动焦散线在爆炸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中的应用[J];工程爆破;2005年03期 |
10 |
黄岩松;周维垣;胡云进;;应用三维无单元伽辽金法追踪裂纹扩展[J];水利学报;2006年01期 |
11 |
黄丹;陶伟明;郭乙木;;纳米镍板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宏微观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5期 |
12 |
鲍蕊;董彦民;张建宇;费斌军;;腐蚀条件下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及模型[J];航空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
13 |
郭鹏;王雪青;郭宗标;宋有林;贾瑜;;单晶硅预制初裂纹扩展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4期 |
14 |
聂玉峰;苏少普;刘晶;顾元通;;脆性材料裂纹扩展的有限元模拟新算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12期 |
15 |
金长义;金誉辉;李化;黄卫星;;双金属脆性材料圆板界面反剪裂纹扩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
16 |
杨仁树;杨立云;岳中文;肖同社;董聚才;牛学超;;爆炸载荷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的动焦散试验[J];煤炭学报;2009年02期 |
17 |
张敦福;李术才;;修正的拉应力裂纹扩展准则及裂隙水压对裂纹扩展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
18 |
余天堂;;裂纹扩展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6期 |
19 |
张敦福;李术才;;三维斜置半圆形表面裂纹扩展数值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
20 |
凌道盛;韩超;陈云敏;;数学网格和物理网格分离的有限单元法(Ⅱ):粘聚裂纹扩展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