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核酸的压电检测法是一种把高灵敏的压电质量传感与特异的生化反应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无需标记和可以进行实时监测等特点。我们将金纳米粒子应用于核酸压电检测法中,对整个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望寻找一种高效的检测核酸的方法。
本文利用1,6-己二硫醇分子作连接剂,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在QCM 芯片上,在经过金纳米粒子修饰的芯片上进行寡核苷酸探针的固定及其与靶核酸的杂交。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详细研究了1,6-己二硫醇在芯片表面的组装,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寡核苷酸探针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组装以及靶核酸的杂交的动力学。
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微型压电生物芯片实时分析仪对实验进程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并对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对粒子的组装、寡核苷酸探针的固定及靶核酸的杂交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选择粒径较适宜的粒子提供依据。
研究表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动力学随着粒子的尺寸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粒径较小的金粒子而言,首层形成单分子层的速度比相应形成多分子层的速度要快;然而,对粒径较大的金粒子而言,单分子层形成的速率较多分子层的形成速率慢。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表面上进行寡核苷酸探针自组装,能够得到较高的探针表面密度,而探针的表面密度将显著影响核酸固相杂交的动力学。通过对金纳米粒子及寡核苷酸自组装动力学研究,杂交反应动力学研究,初步探明了提高压电法检测核酸的几个关键因素,这将有利于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度。
通过金纳米粒子的应用,使核酸压电检测法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论文最后讨论了压电生物芯片在核酸分析上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压电生物芯片与纳米技术结合的应用前景。
|
|
|
|
1 |
江鹏,解思深,姚建年,高鸿钧,张昊旭,时东霞,何声太,庞世瑾;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结构的原子力显微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5期 |
2 |
江鹏,解思深,姚建年,何声太,张昊旭,时东霞,庞世瑾,高鸿钧;1-壬烷基硫醇稳定的金纳米粒子的二维自组织[J];科学通报;2001年03期 |
3 |
覃爱苗,蒋治良,邹节明,王力生,廖雷,尹文清;用聚丙烯酰胺微波高压合成金纳米粒子[J];应用化学;2002年12期 |
4 |
梁士金,叶勤,木村启作;表面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制作及表征[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年03期 |
5 |
王仕兴,董守安,顾永万,潘云昆,周华;胶束性质对光化学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影响[J];贵金属;2003年02期 |
6 |
周全法,尚通明;金纳米粒子的催化特性及其应用[J];黄金;2003年02期 |
7 |
郑国祥;邵勇;徐斌;;聚苯胺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及初步应用[J];化学学报;2006年08期 |
8 |
庄严;郑军伟;周全法;;金纳米粒子对染料分子光学性质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3期 |
9 |
姚素薇;邹毅;张卫国;;金纳米粒子的特性、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3期 |
10 |
魏东伟;钱卫平;;生物多聚糖诱导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
11 |
赵宏;尹福军;许兴友;王大雷;徐正萍;张雯;郑军伟;;金纳米粒子的组装及光谱特征[J];贵金属;2007年03期 |
12 |
李巧铃;BüRGI Thomas;陈辉;;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自组装[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6期 |
13 |
于爱风;陆文娟;王灿运;顾建胜;;室温离子液体中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表征[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4 |
徐玉梅;;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J];甘肃科技;2008年13期 |
15 |
王文星;黄玉萍;陈启凡;徐淑坤;杨冬芝;;没食子酸还原法制备金银合金纳米粒子及其吸收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8期 |
16 |
魏春萍;陈中芹;许小华;;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2期 |
17 |
王磊;党永强;张敏;孙健;吴玉清;;蜂毒素在功能化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及构象变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
18 |
万菁;陈敬华;;肝素修饰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8期 |
19 |
王平波;宋玉哲;杜雪岩;韩根亮;刘国汉;;不同形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年02期 |
20 |
程敬泉;姚素薇;;金纳米粒子在云母表面组装行为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10期 |
|